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2024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又是一年春风桃李,又是一季毕业离别!今日,我们在此隆重集会,欢送又一批xx毕业生踏上新的人生征程。首先,我代表学校,向2024届全体本科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付出大量心血的教职员工和家长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几年来,你们用最宝贵的青春,与xx大学演绎了一场漂亮的相遇;xx大学用最丰厚的文化,与你们创作了一场经典的传承。这些天,你们深情拥抱明伦街85号,动情注视那些时间雕刻的建筑,用心做好和母校道别前的20件事,把往常的点点滴滴镌刻在记忆深处;你们穿着学士服,把最美的身影定格在大门前,把最深的眷恋吟唱在校歌里,把最真的祝福献给漂亮而又“唠叨”的辅导员;你们把千年的铁塔、百年的礼堂、明清的城墙清朝的贡院全部装进记忆的行囊,把母校的一草一木都列为珍宝永久珍藏。对你们曾经“吐槽”的那些地方——没有空调的宿舍、“最费鞋”的篮球场,以及下雨天的那段泥泞路,母校感到遗憾的那些地方,或许,你们都选择性地忘却了,却仍然是我的痛。我不禁想起电影《老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好》中那句真挚的告白:“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痛苦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间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间。”今日的毕业典礼,既是你们学海泊岸的加冕盛典,也是你们事业扬帆的启程仪式。你们每一位都是xx大学的代表,承载着母校的荣光,代表着母校的形象,展示着母校的梦想,续写着母校的辉煌。惜别之际,我借我们xx校训的几个字,谈谈我对大家的希望。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取自儒家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简言之,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培育人良好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选取这八个字作为校训,展示了前辈学人强烈的文化自觉与精神担当,我们的校训也因此被誉为最富民族特色、民族气派的校训。1936年10月,我校南大门落成,学校用柳体金字把校训镌刻在大门内侧的门楣之上。自此以后,一代代xx人铭记校训、守望校训、践行校训,并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进展给予其新的内涵,使校训所蕴含的大学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成为xx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校训的第一个字是“明”。可作明智、明辨、明理之解。即英文的“wise”,也就是智慧的意思。一个拥有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慧的人,就是一个可以分辨是非对错、更好地认识自己、成就自己的人。你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会有许多事情要决定,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责任要担当,朝哪个方向走,做什么?怎么做?面对不同的认识与环境,你是人云亦云,还是秉持坚守?回望母校一个多世纪的岁月篇章一大批治学之师、卓越之士用不同的方式为我们作了解答其中就包括饮誉海内外的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他提出了人生的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也许,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自然与功利的属性,但xx人更应向往与追寻道德与天地境界,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识和坚守。希望你们能在感悟和思辨中明人间之道理、社会之法理、宇宙之真理,做一个明达世事、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明白事理的明白人。校训的第二个字是“德”。可作德性、道德、德行之解,即英文的virtue。从xx大学走出的毕业生,首先应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有一个人,她70岁从大医院退休后,又受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出诊6天,28年从未间断。她84岁高龄时,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中国年龄最大的注册志愿者,并先后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在她98岁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坐诊看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我该走了”。央视这样评价她:“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就是我们xx1944届毕业生——胡佩兰女士,名列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一个老师,五十年如一日,照顾母亲,守候妻女,备尝艰辛却从未抱怨。在困境中,他是家庭的靠山;在苦难前,他是家人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