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鸟的天堂》语文教案《鸟的天堂》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漂亮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漂亮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漂亮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漂亮奇特。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作者简介。2、揭示课题。(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自由读是一种面对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2、检查反馈。(1)课堂沟通: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仔细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老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对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简化分段,强调清楚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2、检查反馈。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尊重学生的质疑,鼓舞学生相互作答,老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爱的有感情朗读。(1)尝试有感情朗读。(2)朗读指导。(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育学生的鉴别能力,培育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B.有感情朗读句子。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老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三、延伸课文,鼓舞探究1、置疑。(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