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zhengwenVIP免费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zhengwen_第1页
1/2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zhengwen_第2页
2/2
高中地理新教材“问题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张莉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新课程理念也逐渐被接受,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成为一种共识。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共十六章,每章后面均设有一个“问题研究”。这一教学栏目的设置,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实施的平台。笔者通过自身体验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一、“问题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问题研究”不重视。许多地理教师认为这是附带的内容,学生看看就可以了,不用老师再讲了,加之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突出,实际教学课时的不足,为了赶进度,部分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不能放开手让学生真正的探究这些问题,仍然是由教师主导。因此根本没有编写“问题研究”的教案,也就是说对此内容没有正式看作教学内容,甚至相当一部分老师在课前没有看过教材中的“问题研究”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环节不到位的问题。2、“问题研究”教学课时不到位。虽然教师用书对每一章节后的“问题研究”教学实施提出了课时建议,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没有用足建议的一个课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轻描淡写式。在教材编排上,“问题研究”都放在每一章的最后,因此,很多老师在一章结束时,带着学生把“问题研究”匆匆大概看一遍就算结束战斗了。一是学生自学式。老师上完一章最后一节时如果时间充足,在课堂上看看。若时间紧张,课堂上没有多余时间,就安排在课后自学了。二、“问题研究”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1、教师的教学惯性。以前的旧教材在每单元的后面设置了一个“自学园地”长期以来,教师们认为最多花一点时间把其中的练习篇解决一下,对于技能篇和阅读篇认为可有可无,与考试没有多大关系,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去教学这样已经养成习惯了,自然对“问题研究”就按以前对待“自学园地”的方式处置了。2、课时太紧张。新课程课程量大,教学任务重,知识拓展深度、广度难把握,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了,讲浅了又达不到要求。总体体现为课时越来越少,内容越来越多。而且各个学校几乎都是为着高考的目标,力争高一结束必修新课程的学习,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加之对“问题研究”的教学价值认识不到位,必然导致备课不到位、教学课时不到位,从而深刻影响教师“问题研究”教学行为的实施,使“问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偏离预设轨道。三“问题研究”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地理教师要重视“问题研究”栏目,认识其教学价值,明白其教学的必要性。“问题研究”设计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而且答案往往具有开放性。所以,教师必须要先行一步,备好课才能驾驭课堂,特别是对科技前沿、社会焦点、规划类的问题,事先翻阅查找大量的书籍,搜索相关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反复推敲精选整合,最后能形成“参考答案”。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提高能力。2、“问题研究”根据学情和教学实际,有的以专题形式进行,有的可以穿插在其它章节教学内容中拓展。如“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涉及埃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把它作为一个专题“埃及——复习课”进行。把必修3“南水北调怎么调”可穿插在必修1章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加课时引入。把“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放在比较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比较后,以国外的例子呈现等。3、保证课时充足。根据教师用书上的建议,每个问题研究的教学占一个课时,十六个“问题研究”共十六个课时,分三个学期进行,一个学期也才占5——6个课时,应该可以保证。4、保证有效教学。要注意学生搜集资料的落实。学生地理调查的落实。学生资料、图表分析的落实。学生阐述、讨论观点的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周密安排、细心的指导以及合理的组织,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总之,“问题研究”栏目可以培养学科素养,通过“问题研究”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一些地理问题理解得更深刻,但这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培养更高素质的人,而学科教学内容则作为载体来实现这个目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zhengw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