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问题浅谈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基于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一般来说金融创新主要包含四个层次:一是产品与服务创新,二是管理与技术创新,三是理念与文化创新,四是体制与机制创新。金融创新作为农村信用社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人曾以信用社为重点开展金融创新调查,并撰文指出信用社金融创新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资产业务创新多,中间业务创新少、吸纳性创新多,自主性创新少、低附加值创新多,树品牌增效创新少”。那么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发展,整合现有金融资源,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全面提升竞争实力,成为当务之急。一、信用社金融创新滞后的根本原因信用社金融创新之所以效率不高,出现“三多三少”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一)体制方面因素。农村信用社可以说是自成立之日起就处于一种“上无爹娘,下却儿孙满堂”的尴尬地位。体制不清、权属不明使得信用社历来都处于一种“朝中无主,自我发展”局面。目前虽然农村信用社实行县级法人统一管理,但在业务管理体制上仍隶属于省级联社,加之本身由于财务、人员等包袱较重,在金融创新上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全省性吸纳性创新网上银行等业务都是一直处于难产阶段,更别说是全国性的自主性创新。可见体制不顺、权属不明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信用社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二)技术方面因素。金融要创新,就必然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信息电子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目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电子化程度普遍低下,加上信用社点多面第1页共4页广,空间跨度大,其电子化建设的难度相对较大,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需要耗费巨额资金,而以目前省管信用社的体制是很难克服这个技术难题的。这也农村信用社缺乏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得症结所在。(三)主动性方面因素。创新需要勇气、创新需要投入。从领导层来看,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来看待信用社的发展问题,过分偏重于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那么在金融创新方面就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没有任何突破。从普通员工层来看,如果不提高其整体文化程度、业务素质,那么创新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果不打破“大锅饭”、“铁饭碗”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员工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就得不到激发,信用社金融创新也就无法实现。(四)环境方面因素。一是农村社合信用环境不够理想,有不少的贷户存在恶意赖债逃债行为,致使农村信用社不愿意积极推广新的贷款业务品种。二是金融监管相当严格。银监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的代理业务以及新业务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二、解决信用社金融创新滞后的根本途径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经济金融形势,农村信用社必须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农村信用社进行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管理制度创新,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有效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应该紧扣《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省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在建立县级统一法人基础上,直接对基层信用社员工进行垂直管理,最终把农村信用社逐步过渡为区域性的银行。具体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1)、调整机构设置,构建高效组织机构。农村信用社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应按照决策参谋系统、市场拓展系统、服务保障系统和监督考评系统重新调整内部机构。(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信用社应该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彻底实现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是第2页共4页要建立符合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需要的员工级别体系,按照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业务经营能力、创造价值效益等指标全面推行等级管理,做到能者上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