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南昌县二幼徐小云幼儿期总被人们认为是一生中最舒服和最快乐的时期,根本不存在什么心理问题。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的学习压力也在逐渐加大,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大人的关注、爱护;幼儿心理脆弱,不像成人那样坚强,受到挫折和惊吓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而一旦这些问题没被及时得到妥善解决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我们都应该去积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给予幼儿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处于两点一线的状态:幼儿园——家,因此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园密切配合。而在幼儿园,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幼儿心理发展辅导应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教师应用亲切、平和、尊重幼儿的态度对待幼儿亲切、平和的对待幼儿和尊重幼儿,这是我们许多幼儿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说法,但却很难有人能说到做到,我认为这一点相当重要。由于幼儿心理、思想发展还没趋于完善,当教师板着脸用尖刻的语言、声调对他们说话时,他们会感到害怕、惊吓,心灵就会有创伤,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绝对不能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样会使幼儿感到自己的人格不被尊重。二、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愉快心情,并鼓励幼儿同他人交往愉快的心情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一切活动时,都要注意培养幼儿愉快的心情和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鼓励幼儿多与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懂得尊重、合作、帮助、宽容等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交往中培养幼儿对爱的感受能力,以及和同伴一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充分发挥游戏的功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始终贯穿着游戏。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教师应多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在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都是极有意义的。三、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良好的环境由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它们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应该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孩子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自尊、自信、获得成就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变化。四、经常和幼儿交流,注意倾听,并给予鼓励和认可教师应每天抽出时间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情况和想法,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愿意向你倾诉。当倾听幼儿的倾诉时可以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注意听他讲述,教师应感到荣幸,因为幼儿相信你,喜欢你,才会说给你听,尽管有些事情在大人们看来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此时教师本着不理睬的态度,或是听了幼儿的讲述给予嘲笑和挖苦,会使幼儿心理受到打击,慢慢就会变得不爱说话了。所以教师不但要注意倾听,还要给予一些鼓励和认可,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由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园双方面的密切配合,所以,做好家长的工作也是幼教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心理健康在家庭环境中也应得到重视。首先,家长应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由于现代家庭中“4-2-1”结构,所以祖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