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与微课研究学习体会6月19日,我们一行六人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带着极大的好奇和困惑,投入到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研究论坛的培训中。我对于翻转课堂可以说一无所知,对于微课更是懵懵懂懂,这个微课是不是适合于我们的小班教学?有很多的疑问。三天的学习综合来讲,收获是:理念上得到了碰撞,原来有这么多有意思的理念在流行,在传播,如果我不主动参加培训,可能我都不知道哪一年才会接触到这些理念;眼界上得以开阔,原来以坐井观天的眼光是看不到这些发展着前进着的东西;通过专家的平台结识了一些教育界有实战经验的精英人士,所以说人生最美好的图景就是你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朋友。对于微课和翻转课堂这些概念和技术,我是抱着尝试着认识并学习它,结合我们的小班化教学能否有选择的运用。面对这些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有一个认识我还是坚守的:教育本身面对的是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即便都认为中国的教育类似加工生产线上的批量生产产品的大工厂,但是学生还真不是产品,无论是怎样素质的学生,他都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和思想。因此比如小班化教学,比如微课、比如翻转课堂这些都应该是更好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手段,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好的技术和学习模式能让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这样才是追求开发更新教育技术的宗旨。同时,我内心也有一种忧虑,现在的社会是行走在快餐时代的一种形态,在人才的培养上我们的教育者多有揠苗助长的趋势。而培育人才应该是慢工出细活。在育儿领域,有一种慢养文化。我的追求是不追快不求慢,正好适合他的年龄规律刚刚好。或者这样想我们带给孩子怎样的一种教育才是符合孩子身心发育规律的呢?现在的教育是不是呢。教育孩子成才只是教育最初级的目标,成人才是终极目标,人不单要培养智商、还有情商等等。同时不管一个技术手段多么好用,教育过程中首先是要考虑接纳它的学生们心态如何,只有学生心里不排斥这种手段和这种手段所带来的知识传播,只有学生身心接纳了这种手段并能很好地利用它为自己服务,迅速地提升学习的质量,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否则,它就是皇帝新装般的存在。此次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研究论坛为期三天。第一天,喀秋莎这个软件的学习让我很兴奋,因为我孤陋寡闻,我想如果不参加这样的培训,我连喀秋莎是什么都不知道,或许就认为具有俄国风情的人名或乐曲名。到了现场才知道其实它是微课制作的一款视频编辑软件。借由这样的一种信息技术,也真的极大地激活和拓展了我的思维,通过这个技术,又可以认识和了解更多相关的技术,所以我心里很感谢上师大团队。面对各种技术,我始终抱着古人的想法:艺多不压身。有机会且就很好地学习和运用它。哪怕在教学上不一定用上,至少我可以抱着最简单的目的,我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手段为我的孩子的学习服务,尤其现在微课的录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有丰富的资源,我可以就我不擅长的学科为孩子遴选有价值的微课,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可以依据我的专业或我擅长的知识,用新鲜的想法制作一些微课,玩票的心态也好啊。当然最好的是将这种手段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尤其是丹妮老师等开辟了学习交流QQ群,做了一件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我们这些加入的老师,交流学习,惺惺相惜!第一天的学习对于微课设计和翻转课堂依然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这两个新生事物模糊不清。第二天钱守旺老师的课也很有收获,对钱老师一直是仰慕的,这次这么近距离的走进钱老师,去聆听专家的声音,感觉很幸运。特级教师的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华丽的课件,动听的语言。听完之后感觉很朴实,这样的课堂才接地气,才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授课,无论是微课的制作还是教学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力求做到学生能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这样的理念与我们的小班教学不谋而合。苏州的王老师上的是语文课,听金林馆长说微课不太适合语文,所以专拣了个软肋尝试。感觉王老师的课上的很好,利用微视频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资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