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亚《泊船瓜州》《长相思》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看注释,品味“绿”、“故园”等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州》。2、体会作者如何的借助景物表达思乡想之情的。课前预习:抄写古诗,尝试练习课后习题。学习过程一、学习第一首诗(一)读题释意师:思念家乡是古今中外诗人共同的话题。第二单元,我们走进“月是故乡明”主题。今天和我们相约是两位诗人,第一位。(出示人物图画与课题):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泊船瓜洲)生:(齐读课题)师:能读懂题目吗?生:把船停在瓜州这个地方。师:你已经明白了“泊”的意思。(出示:“泊”,停泊)整个题目呢?生:把船停在瓜州。师:把作者的名字也放进去。生:王安石把船停在瓜州。(二)读诗解意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认真地把每个字音读正确。(学生读诗)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里面可有好几个多音字哦。生:把“间”读成了“jian"生:不读jian,应该读“间”间隔的意思。师:(画版图)京口和瓜洲相隔了一条长江,所以读“jian".几重山,意思是几座山。我们要根据意思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一起朗读学生齐读。师:请借助注释说一说自己已经学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诗意后交流。生:京口和瓜州只有相隔了一条水。钟山也只有隔了几重山,春风一吹,江南岸已经绿了,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能够照我回家。师(根据学生的表达补充简笔画)瓜洲~~~~~~~~~~~~~~~~~~~~~~~~~~~~~~~~~~~~~~~~~~京口钟山师:还有一处说得不清楚,如,哪里跟钟山只隔了几重山。看着版图,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三)品文悟情师:诗意大致明白了。你们看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呢?学生纷纷猜测。生:在钟山,因为王安石把船停在长江的北岸瓜州,回头看看就觉得自己的家乡就在江南。师:谁再补充得更清楚些。生:回头看京口和瓜州只相隔一条长江,京口和瓜州也只有隔了几座山,王安石的家乡肯定就在钟山。师:诗人正在瓜州,看家乡只有隔一条长江,只有隔了几座山。王安石想告诉大家什么呢?生:自己离自己的家一点也不远。师:在长江的北边回头看江南,发出感慨:生: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这个“绿”字给了我们大家无限的想象,你们能想象一下王安石的家乡钟山会有怎样的美好的春景啊!生:小草绿油油的。师:似乎只有眼前一块草地。生:大地是绿绿的,好像铺上了绿地毯,一直到天边师:范围扩大了。打开思路,这个“绿”不只是小草,还有树、山、水……相互讨论讨论。生:大树穿上了绿色的新装,特别有精神,大山连绵起伏,就像是绿色的波浪。水碧绿碧绿的,好像是无暇的翡翠。师:多美的春景啊!这些都是我们眼睛看到的绿的,如果用手去摸,用耳去听,用心感受摸春天的景象,会更加美好。生:听到了小溪叮叮咚咚的唱歌,看到了花儿都盛开了。生: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地说着春天快乐的声音。生:用手摸摸水,凉凉的,很舒服,还用手摸摸小草很柔软,就像毯子一样有绒绒的感觉。生:我用一句诗来赞美: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绿”曾经用“入”“到”、“满”、“过”,你们觉得为什么要改为绿呢?生:诗人一定觉得用“绿”字能更好地表达家乡生机盎然的景象。生:用“绿”字还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对家乡家乡的思念之情。师:体会得真好。说起来,诗人用“绿”字的灵感还来源于读书,读别人写的诗。资料袋里就有记载出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师:读读这首诗。两位朗读。师:你们的朗读有一个共同点“何时”一词读得伤感。师:为什么读得如此感伤。生:因为王安石的家乡这么美,他又不再自己的家乡,他太伤心了。师: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为什么离开家乡呢?生:(拿出一本书,磕磕绊绊读了几个句子)师:老师帮助你一下。王安石曾经是国家的宰相,相当于我们的总理,曾经为了国家发展,进行改革,结果失败了,被罢免,回到自己的家乡。不久,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晚上,夜宿瓜洲江边,特别伤感,回头望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