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描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知道基因与等位基因的关系3、知道生物性状的基因型和表现型4、能够明白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之间的关系5、能够明白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间的关系6、知道基因随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7、能够用图解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8、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并且能够根据性状把生物的基因(该相对性状)组成分析表达出来9、学生通过调查遗传现象、分析遗传现象,从而学会调查、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10、生要逐渐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重点和难点:1、等位基因的概念2、基因随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3、用图解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4、分析生活中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并且根据性状(该相对性状)把生物的基因组成分析表达出来重点和难点的解决办法:1、采用现存的教学挂图2、采用自制的简易教学用具3、采用学生的调查资料4、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调查、分析法、讨论法课前准备:1、自制等位基因等简易教学用具2、安排学生周末回家调查自己的父亲、母亲和自己的耳有没有耳垂,并做好记录3、学生小组课前准备乒乓球8个,其中4个写上A,4个写上a;2个小纸盒4、学生复习《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5、制作多媒体课件计划课时:2课时课的设计思路: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2、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3、给学生推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4、讲述一个性状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的关系5、学生发布自己的课前调查结果6、通过学生发布调查结果,会发现有的同学和父母的性状完全相同,有的同学和父亲或者母亲的性状相同,而有的同学和父母的性状完全不同。此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甚至提出一些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共同去探索问题,也可以给一点时间让学生尝试解答提出的疑问7、师生共同学习基因随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运用刚才所学知识能否解释自己和父母之间性状的关系8、到此,学生可以根据父母的基因组成分析得出后代的基因组成和后代的性状表现。教师继续提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看到的是每个人(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型,而不能一眼就看清楚每个人(生物)的基因型。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现象来分析得出生物的基因型呢?9、师生共同学习性状遗传的简单规律10、进行课堂小活动让学生通过已知夫妻的基因组成预测他们所生子女的性状,并学会应用图解方法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规律11、学生利用所学的性状遗传的简单规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遗传现象教学过程:引入:师生共同回顾《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略),教师提出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除了男性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就意味着它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成对染色体的大小相同,成对染色体携带的基因种类也相同……一、等位基因的概念成对染色体上,控制同一个性状的成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注意:成对的基因,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二、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1、显性基因的概念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占主导地位,有它存在时,它控制的性状就要表现出来,这样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2、隐性基因的概念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容易表现出来,这样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注:一对等位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够表现出来。)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及其基因组成1、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2、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AAAa3、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4、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aa四、学生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略)(大约需要几分钟)五、学生发布完毕,教师等待片刻,希望能够有学生提出一些疑问六、学生有疑问,则迅速解决;没有提出疑问,则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1]有的同学和父母的性状完全相同。(可以理解,因为子女遗传了父母的性状。)[发现2]有的同学和父亲或者母亲的性状相同。(也可以理解,因为子女遗传了父亲或者母亲的性状。)[发现3]有的同学和父母的性状完全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