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单位:承留一中作者:王拥政[摘要]:本文介绍了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四种教学方法。巧设悬念诱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导探究激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研讨释疑增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趣味记忆强兴趣,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关键词]:兴趣悬念诱导探究研讨趣味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一、巧设悬念诱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既能给上一节课做出精彩的结尾,又给下一节课埋下伏笔。例如,在讲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给学生留下悬念:今天我们用的这些氧气是怎样得来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这样给学生留下悬念,诱导学生课后主动地、有趣地去看书、思考、求知、联想。悬念能激发学生较长时间的学习热情,产生创新的内驱力。如,在演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设置悬念:若是5g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氧化镁的质量比5g镁带的质量多了,少了,还是相等?为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如果经常带着问题下课,学生会感到学海无涯,越学越有兴趣。他们通过主动查资料,解决悬念,不仅领略了自我探索知识的乐趣,遇到新的疑问,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即使通过努力,一时不能解决的,也会在以后课堂上有兴趣、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认真听讲。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的问题或者实验,(如清水变牛奶、会收缩的塑料瓶、会变脸的紫花等),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二、诱导探究激兴趣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五光十色的化学变化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从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三、研讨释疑增兴趣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燃烧和灭火》一节,分析燃烧条件时,提出:1、同在铜片上,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2、同是白磷,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