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养老阵地作用范文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文昌宫民族小学是一所有着180多年历史的老校,其前身是天津著名的“辅仁书院”,以衡量人才,荟萃学子而闻名遐迩。近代文化名人李叔同曾就读于此,并于1911年归国写下《文昌校歌》流传至今。百年教育,形成浓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文化又起着熏陶人、影响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学校的关工委组织充分认识到:“老”是一种历史,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资源,一种教育优势。抓住“老”字,借助老校史、老同志、老校友可以更好的从传承迈向创新,从创新走向发展,关工委在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几年来,我校一直把关工委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把手直接担任校关工委组长,退休老校长任副组长,主抓德育的校长负责常务工作,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退休老教师为主要成员,并且把关工委工作纳入月计划、周计划等日常管理工作中。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尽管年龄已高,身体不好,但是他们像关心家庭一样关心学校;像关心兄妹一样关心学校教师;像关心子女一样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们人退休心不退休,仍然心系学校发展,致力于学校工作。凡是涉及到关工委的事情她们主动过问,对于年轻教师她们经常嘘寒问暖,哪个教师需要帮助,哪个教师家里有困难,她们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校聘请的关工委成员赵德长老人经常来到学校了解情况,为同学们搞讲座、搞活动,甚至主动、深入的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02年,一位父母离异的同学不肯到学校上课,赵德长老人亲自为他做思想工作,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真情终于打动了这位同学,使他又回到了集体当中。如此一批批、一位位老同志身先士卒、老而弥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青年一代的成长、发展作出了榜样和示范作用。他们身上闪现的是文昌人敬业爱岗、追求奉献的第1页共5页人文精神。在XX县区落实“五个一百”,提升校园文化工第1页共5页程中,我们借助关工委的优势,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一、老教师为我们析“勤,朴”之精髓“勤”与“朴”是学校沿袭至今的校训,也是文昌精神之所在。“勤”是文昌人的作风,也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孔子说:“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其中“敏”说的就是勤敏。让学生在勤敏中度过一生,他一定是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朴”是文昌人的风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让学生承袭这种品质他会受益一生。为了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勤朴”,校关工委充分发挥了老教师(尤其是退休老教师)的作用,不仅把老教师请进来为学生做辅导,和学生搞活动,我们还带领学生走出去。每逢节日我们都由德育处和关工委负责组织同学们去慰问那些年事已高的老教师。学校退休多年的王老师家住XX县区,因患疾病行走不便。但是她伴随着校训走过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勤朴”的精神已经深深浸润到她的心灵,她的生活、言谈、举止充分向学生诠释了“勤朴”校训。今年的教师节在校关工委的组织下队员们探望了王老师,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王老师回忆讲述了文昌宫的校史校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校训,了解了“勤朴”,深刻认识到百年校训的意义,从而形成学校特有的教育内容。二、老专家为我们咏“校歌”之旋律《文昌校歌》的词作者系著名文化名人李叔同。歌词是“文昌在天,文明之光,地灵人杰,效师长。初学根本实且强,精神腾越成文章。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这首校歌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它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文昌学子。学校为了使这首古老的校歌更气势磅礴,更赋有时代气第2页共5页息,更贴近生活便于咏唱,多次走访了著名作曲家《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老人,邀请他重新为《文昌校歌》谱曲,希望能通过这位在作曲方面的老专家为我们学生提供更为深刻的教育。老专家为我们重新谱曲的校歌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每第2页共5页天,学生踏着晨光,伴着校歌,徜徉在“勤径、朴路”之上,登临“好学、乐之”楼梯,使歌声浸润心灵。“百年校歌”是继承传统美德的体验,更是学生“忆史爱校”教育的具体实践。在这方面我们充分结合校史,依靠老专家为学生提供了教育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