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创研究体会和心得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心得体会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负责人报告日期丝路文化背景下大汉上林苑保护与开发模式探究创新训练项目樊一辰2015年9月《丝路文化背景下大汉上林苑保护与开发模式探究》项目中期心得体会说起“苑”,有的人可能比较生疏。“苑”就是古代帝王游玩、打猎的风景园林,它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商周两代就已经出现了。上林苑最初是秦代修建的,中心地区在今天西安西郊的三桥、后卫寨至丈八沟一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举足轻重,恰好我的故乡位于西安,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上林苑对汉文化的的反映以及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我和项目组其他成员积极在各图书馆和档案馆寻找有关于上林苑的资料,运用网络和地方志对所找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校对。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寻找到的资料和现实存在一些出入,对校对后仍有疑问的地方,我们进行了实地的走访,做了大量的调查,翻阅了《汉书》、《汉宫殿疏》、《三辅黄图》、《汉旧仪》等史书典籍的有关内容,已经初步掌握了真实可靠的杜陵墓及上林苑状况数据。为下一步的考察研究提供了正确的资料辅助,也为撰写《丝路文化背景下大汉上林苑保护与开发模式探究》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时间紧迫,相关的书籍众多,工作量巨大,我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仅仅针对关于项目进行的内容进行了查看,在查阅过程中,难免对有些资料筛选不当,同时由于考古资料及其数据还未掌握,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经费。在获得资料之后,我们将在实地考察和考古文物保护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上会严格地核对有关资料,力争在项目后期得到预期的成果。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成熟和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的恢复第1页共4页和繁荣,社会各个领域也活跃起来,首都长安也就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同时,也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结构完整的旅游网络,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汉时,皇室游猎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上林苑。上林苑始建于秦代,规模也较大。到秦末遭到战争有破坏,一度曾荒废。汉建立之初,面对经济的萧条,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帝王也无暇更多地游憩,秦朝遗留的上林苑长期闲置,因此萧何曾建议借予农民耕种。与此同时,萧何一方面营筑长安城,一方面双在秦上林苑的长安乡建造宫室。到汉惠帝刘盈时长安城秦上林苑的部分地区就由苑囿转为城市,只留下阿房宫以南,向东延伸到产河西岸、宜春苑(曲江池)的地区,周长200多公里。汉惠帝本人年轻时喜欢出游狩猎,一般是在秦代遗留的上林苑和离宫别馆,《汉书·卷四十三》中就有记载:“惠帝常出游离宫,(太傅叔孙通)曰:“古者有春,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许之。“此后,就常以之为借口出游。奠定“文景之治”基业的汉文帝,在大力恢复经济的同时,也时常游于上林苑,而且对苑中之物也十分关心。《汉书·卷五十》载:“上登虎圈,问上林尉鸟兽薄,十余问,尉左右问,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虎圈在今西安三桥镇以北,是秦代的遗存,苑中畜养了许多飞禽走兽,当时训兽斗兽之风盛行,文帝常来观之。到景帝时,斗兽之风日益炽烈,景帝刘启亦常来上林苑游玩。据《汉书·儒林传》记载,儒臣辕固得罪景帝之母窦太后,太后罚他“入圈击彘”(即斗野猪)。景帝深谙上林苑底细,乃将自己的利剑借予辕固,结果刺彘正中其心”。汉武帝时,随着经济的复兴和繁荣,就更进一步营建和扩建上林苑,使之成为规模巨大的皇家禁苑。汉武帝也就时常游于上林苑周围。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壮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有关汉武帝出游上林苑在《汉书·东方朔传》中就有记载:“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八九月间,与侍中常侍骑第2页共4页射者在南山下打猎,践踏庄稼,民皆呼骂。打猎者自称是户杜县令,县令到场后,“诸骑欲击鞭之。令大怒,使吏呵止,猎者数骑见留乃示以乘舆物一久之乃得去,是后,南山下乃知微行数出也。“在游猎中,武帝以为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后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提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