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第一节肠结核患者的护理概述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本病一般见于青少年,女性略高于男性病因及发病机制肠结核多由人结核杆菌引起,少数患者可由牛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病。其感染途径有:1、经口感染为结核杆菌侵犯肠道的主要途径2、血行播散多见于粟粒型肺结核3、直接蔓延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其他部位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少见于直肠病理以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与过敏反应的情况而定(1)若人体过敏反应强,病变以渗出为主(2)当侵入的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大可有干烙样坏死形成溃疡,称为溃疡性肠结核。(3)如人体免疫状况好,肝感染轻则表现为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称为增生性肠结核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也可牵涉上腹或脐周,疼痛一般呈隐痛或钝痛,排便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增生型肠结核或并发肠梗阻时,有腹部绞痛伴有肠鸣音亢进、肠型与蠕动波。2、腹泻与便秘(1)溃疡型肠结核:腹泻为主要变现之一。每日排便2—4次不等粪便呈糊状不含黏液、脓血,无里急后重感。严重时,每日大10余次,粪便可含有少量黏液及脓血。此外常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2)增生型肠结核:以便秘为主要表现3、全全身症状与肠外结核表现溃疡型常有结核的毒血症及活动性肺结核表现4、体征患者呈慢性面容,怠倦、消瘦、苍白,增生型肠结核患者常可在右下腹扪及肿块,较固定,质地中等,伴有轻中度压痛5、并发症肠梗阻、楼管形成,肠出血少见。可有结合型腹膜炎、急性肠穿孔(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在无并发症者一般无异常。评估结核病活动指标之一是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PPD试验强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标准2、粪便检查肉眼一般未见黏液及脓血显微镜下查处少量脓细胞及红细胞3、X线未尝钡镜造影或钡剂灌肠X线未尝钡镜造影或钡剂灌肠对肠结核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溃疡型肠结核可表现为X线钡影呈跳跃征象,即在病变的上下肠腔钡剂充盈正常而在病变肠腔则迅速排空,充盈不佳,呈激惹状4、纤维结肠镜检内镜下病变部位呈充血、水肿、溃疡状,伴有各种形状的炎性息肉及管腔狭窄。活检示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治疗要点(1)抗结核药物治疗:短程化疗,疗程为6—9个月(2)对症治疗(3)适当休息,加强营养,适量补充维生素A\D,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4)手术治疗:只限于有合并症患者。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其侵犯肠黏膜后致炎性病变有关2、腹泻与其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3、营养失调:低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其感染及病程迁延致慢性消耗有关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腹泻有关护理目标(1)、疼痛减轻或缓解(2)、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恢复正常(3)、营养摄入充足,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不低于机体需要量(4)、体液摄入充足,无脱水症护理措施1、休息与营养休息与营养可增加患者的抵抗力,是治疗的基础。活动性肠结核腹泻严重时必须卧床休息,积极改善营养,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脂肪泻者进食低脂饮食;每次进食温凉饮食少食多餐,同时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对消瘦营养不良和因胃肠症状而妨碍进食者,宜于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戒烟酒。2、监测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泻特点,排便性状、次数,真确评估病程进展状况,每周测体重,观察相关指标,如电解质、血红蛋白3、对症治疗腹痛可准医嘱用颠茄、阿托品和其他抗胆碱能药物。摄入不足或腹泻严重者,应补充加盐,防止水、电及酸碱失衡。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需要配合胃肠减压,以缓解梗阻近端肠区的膨胀及潴留4、药物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结核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结核药物的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若有不良反应出现时及时报告医生5、消毒隔离患者用过的餐具与用品消毒处理,对用开放性结核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6、心理护理改善患者消极、悲观、恐惧、悲观的心理,同时本治疗时间长,恢复慢,可能给家庭造成不良影像,因此应与家属沟通,告知不能嫌弃患者,使其痊愈第二节结合型腹膜炎的护理概述结核性腹膜炎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