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谁先走》是北师大版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研究的是概率问题,概率是研究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的科学。随机现象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但大量重复试验,其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概率学习的一个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游戏公平这一主题下,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教材主要设计了两个游戏活动,一是“抛硬币、掷骰子”游戏,创设了学生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下棋时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谁先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二是“转盘游戏”,让学生自己利用转盘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二、学生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有了尝试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不会从游戏的规则中发现游戏的不公平,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才能体验出来。由于本课都是在设计游戏,玩游戏,在玩游戏时发现问题,所以学生的兴趣会很高。他们在最后自己设计游戏规则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制订规则时可能说的话不够严谨等。但是他们在学习时会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探索。三、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规则的讨论,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3、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验、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在不公平游戏中讨论对双方公平的游戏规则。2、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五、教法、学法:1、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抛硬币”“掷骰子”“转圆盘”、等游戏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当我们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组织、策划,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2、学法: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切身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出示课本主题图,同时用语言描述游戏情境。星期天,小明和小华准备下棋,在决定谁先走时,他们俩争先恐后地说:“我先走!我先走!”,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小明和小华没法决定谁先走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2、说明抛硬币的公平性,体会试验的次数越少,结果越容易出现偏差让学生汇报自己抛硬币的情况,并呈现数学家做过的抛硬币实验的数据,通过观察数据,得出:当抛硬币的次数不断增加时,正面朝上的次数会越来越接近反面朝上的次数,说明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只是试验的次数越少,结果越容易出现偏差。【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性体验,然后由问题的激发,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生成。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体验,在对参与事实的反思体验中,享受乐趣,体味成功。】(二)感受游戏可能性,体验公平性原则1、掷骰子活动笑笑想用掷骰子的方法来确定谁先走。她是这样说的:“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你们觉得笑笑这个办法怎么样?公平吗?通过试验来说明问题。试验要求:(1)6人为一小组开展活动。其中4人负责掷骰子,每人掷5次。1人负责记录,另一人监督。(2)如果掷到3,重来一次。(3)合作掷完后,认真观察并分析你们掷的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试验结束后,展示各小组掷骰子的结果。【设计意图:分组进行试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分析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修改规则使其公平笑笑的办法不公平,那你能修改笑笑的办法使它对双方都公平吗?并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