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唾液腺疾病唾液腺包括三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及位于口腔粘膜下的小唾液腺(腭腺、唇腺、磨牙后腺、颊腺等),所分泌唾液对维持正常口腔功能有重要作用。本章主要讨论唾液腺的炎症、创伤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第一节唾液腺炎症可分为:化脓性、病毒性和特异性感染三类,腮腺最多见,次之是颌下腺。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以前常见于腹部大手术后,又称手术后腮腺炎;现在大多是慢性腮腺炎的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病因病理]病因1)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主要是金葡菌,少数是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文森氏螺旋体少见。2)严重全身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3)严重的代谢紊乱,致唾液流量减少。4)腮腺区损伤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组织病理学改变:P284[临床表现]1.常为单侧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发展出现腮腺区肿痛、压痛,导管口红肿,如能在早期给以适当处理,可以控制病情发展。2.早期急性炎症未得到控制,则进入化脓、腺组织坏死期。表现为:局部伴有全身中毒症状,高烧,脉搏、呼吸加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3.多为散在的多发性脓肿,分散在腺小叶内;脓肿未突破腮腺被膜,有剧痛;突破被膜后,疼痛减轻,但脓液进入邻近组织、间隙,引起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脓肿穿破皮肤或切开引流后,可形成涎瘘;肿胀压迫面神经,可引起暂时性面瘫,炎症消退后可复原。[诊断及鉴别诊断]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p2771.流行性腮腺炎2.咬肌间隙感染[预防][治疗]一经确诊,即应给予积极治疗。1.针对病因的治疗。2.选用有效的抗生素。3.其它保守治疗。4.切开引流切开引流的指征及引流方法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病因病理]1)儿童复发性腮腺炎P2862)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延期治愈而来。3)组织病理学改变:P286[临床表现]1.可发生于任何儿童期,男性》女性。2.腮腺区反复肿胀不适,挤压腺体导管口可见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流出。3.常不定期发作,间隔时间与年龄有关。[诊断及鉴别诊断]1.借助临床表现+腮腺造影可作出诊断。2.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需与流行性腮腺炎;成人复发性腮腺炎需与舍格伦综合征相鉴别。[治疗](1)自愈性;多饮水,按摩腺体促进排空,保持口腔卫生;刺激唾液分泌。(2)有急性炎症表现时,进行抗炎治疗。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病因病理]病因:大多数有局部原因引起;少数有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自身解剖特点P287。病理:导管扩张、腺泡萎缩、分泌物滞留是其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1、男》女,多中年发病;多为单侧发病。2、腮腺区反复肿胀,多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发作时伴有轻微疼痛。3、有的肿胀,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晨起感腮腺区发胀,按摩后有“咸味”液体自导管流出。4、检查:腺体略大,导管口稍红肿,挤压腺体可有混浊的“雪花样”或蛋清样唾液流出;病程长者,可触及变硬、呈条索状的导管。[诊断及鉴别诊断]1、临床表现+腮腺造影。2、与下列疾病鉴别:1)成人复发性腮腺炎P2882)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治疗]1、保守治疗,去除病因P288。2、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四、涎石病和颌下腺炎在腺体或导管内形成钙化团块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85%左右发生于颌下腺。[病因]认为可能与局部因素有关;与无机盐代谢紊乱有关。颌下腺解剖特点。[临床表现]1、小涎石未造成导管阻塞,无任何症状。2、涎石造成导管阻塞,可出现排唾障碍及继发感染的一系列症状、体征。[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临床表现+X线检查颌下腺涎石:下颌横断牙合片、颌下腺侧位片2、鉴别诊断:[治疗]治疗目的:1)、2)P291治疗方法:五、唾液腺特异性感染•(一)结核P294(二)放线菌病P294(三)结节病P295第二节唾液腺损伤和涎瘘[病因]创伤、炎症[临床表现]分为:腺体瘘及导管瘘两型,或二者兼而有之。(一)腺体瘘:P295(二)导管瘘:P295又分完全瘘和不完全瘘两种情况。[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不难诊断。[治疗]1、腺体瘘:P2962、导管瘘:P296第三节舍格伦综合症•舍格伦综合症(Sjogrensyndrom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粘膜及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