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七章 解表剂VIP免费

第七章 解表剂_第1页
1/5
第七章 解表剂_第2页
2/5
第七章 解表剂_第3页
3/5
第七章解表剂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五、分类:风寒(湿)所伤——辛温解表体强外感风温——辛凉解表温病初起体弱——————————扶正解表六、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1升=10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方解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可恢复肺之宣发肃降之功能。——君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助麻黄发散肌表之寒。——臣杏仁: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与麻黄配伍则肺气可宣可降,喘止咳平——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使运用:1、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2、使用注意:只能用于体质强壮者,且只能暂用不宜久服。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产妇人禁用。对疮家、淋家(血淋)、衄家、亡血家皆禁用。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2、方中麻黄与桂枝的配伍意义及甘草的调和作用。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上五味,口父咀(口父音同府,意为切碎;咀意为用嘴),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大约15分钟),啜(大口吃)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期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指大蒜、小蒜、芸苔、韭菜、香菜)、酒酪、臭恶等物。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八纲辨证(太阳中风证——六经辨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与恶寒有程度上的不同),鼻鸣干呕(呕:有声无物谓之呕;吐:有物无声谓之吐。),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方解: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调卫)——君白芍:敛阴和营,以固在内之营阴。(和营)——臣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大枣:补益脾胃,补脾生津——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使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2、除风寒表虚证外,还可以治疗内伤杂证、病后、产后等因营卫不和、阴阳不和而致之证。重点:1、组成、功用、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七章 解表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