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电监护•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建华•2007年8月2第一章: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第一节:心电图产生原理第二节: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第三节:心电图的测量第四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3第一节: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图的历史回顾•电偶学说•单个心肌细胞电活动检测4一、心电图的历史回顾5•1903年Einthoven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弦线型心电图机,并发表了《一种新的电流计》的论文,从而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心电图应用的序幕。•当时的心电图机重达270公斤,占据两个房间,需要5个人才能搬动,为了抗干扰并得到患者的心电图,需接线长达1.5公里。•由于对心电图的杰出贡献,1924年Einthoven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6•1928年,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董承琅教授在我国首次开展了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950年,黄宛教授改进了老式心电图机的导联体系,编写教材,开办心电图学习班,培养了大批心电图学骨干,为心电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7二、电偶学说8三、单个心肌细胞电活动检测9第二节: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QRS波群命名原则•心电图的导联10一、心脏特殊传导系统11二、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的关系12三、QRS波群命名原则13四、心电图导联•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目前使用的是由Einthoven创立的并为国际通用的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14标准导联15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16胸导联17第三节:心电图的测量•心电图纸的含意•心率测量•各波段振幅测量•各波段时间测量•平均心电轴18一、心电图纸的含意19二、心率测量•计算法:心率=60/R-R(P-P)间期和秒数;•查表法:先测量R-R间期,再查表•目测法:20三、各波振幅测量21四、各波段时间测量22五、平均心电轴•是指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23心电轴的目测法24平均心电轴查表法先分别计算出1导联、3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再查表,即得出QRS的平均心电轴数值。25正常心电轴及其偏移26第四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P波:代表心房除极波。P波大多钝圆,在Ⅰ、Ⅱ、aVF、V4~V6均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可呈双向、倒置或低平。P波时间<0.12s,P波振幅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27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P-R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快慢有一定关系;•心率正常的成人P-R间期正常值0.12-0.20s•心动过速时P-R间期相应缩短;•心动过缓时P-R间期相应延长,但小于0.22s28QRS波群(一)形态:胸导联V1、V2呈rS型;V5、V6呈qR、qRs、Rs、R型;R波自V1→V6逐渐增高;S波自V1→V6逐渐变小。过渡区导联V3、V4呈R/S型;aVR导联QRS主波向下,呈QSrS、Qr型;29(二)振幅肢导联RⅠ<1.5mv,RaVR<0.5mv,RaVL<1.2mv,RaVF<2.0mv;胸导联RV1<1.0mv,RV5<2.5mv。V1R/S波<1,V5R/S>1;肢体导联QRS波群的振幅不应都小于0.5mv胸导联QRS波群的振幅不应都小于0.8mv30QRS波群的时间正常值:0.06-0.10s31Q波除aVR导联外,所有导联Q波都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间小于0.04s32ST段•代表心室复极过程;•一般情况下在等电位线上,可有轻微偏移;•ST段下移:在任何导联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抬: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V4-V6、肢导联不超过0.1mv33T波•代表心室复极波;•其方向大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34Q-T间期•代表从心室开始除极到心室复极完毕时间;•心率60-100次/分,Q-T间期正常范围在0.32~0.44s•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较大,常用校正的QT间期(Q-Tc)35U波在T波之后出现的微小波36小结•心肌细胞电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心肌细胞在心脏每一心动周期出现的电位变化构成了心脏电活动的基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