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依法治国更有序》教学目标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难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教学过程:导入: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政府部门能否依法办事,司法部门能否公正司法,老百姓能否自觉守法,直接关系到能否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民告官”,完成相关内容。陈某的建房行为是否违法?学生发言交流。师:有同学认为陈某的建房行为是合法的,原因是经过县建委和土地局的批准,拿到了土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许可证;认为不合法的原因是陈某的建房行为违反了《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事实上,陈某的建房行为是违法的。因为,政府行政也要依法办事,县建委和土地局的批准本身就是违法的。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陈某能讨回公道,获得应有的赔偿。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府部门都必须遵守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老百姓也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使整个社会有序运转,公民、社会团体、组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法律,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我国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法律法规,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体育、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那么,我国制定和完善这些法律法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活动二学生完成教材第36页有关“法律”的相关内容。1、你知道我国现已颁实施的主要法律有哪些?2、我国不断地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发言。师:使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有力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总之,就是要依靠法律来法理国家。所以,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7页的“指点迷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里的“宪”是指我国的宪法。那么,为什么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了解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活动三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宪法和普法”关系相关内容。学生发言。师: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其他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某一方面的问题。我们把这些法律叫做普通法律。普通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宪法也被称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可见,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实施依法治国,必须崇尚宪法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既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树立宪法意识呢?活动四学生完成教材38页“有关宪法”的内容。1、我们应该怎样树立宪法意识?2、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制观念?学生发言。师:实施依法治国,需要人人参与,中学生也不能例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课堂小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以德治国,为社会保护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