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马伟利管理规范(WS310.1-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09)“两规范一标准”两规范一标准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第一部分:管理规范消毒供应室中心(CSSD):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术语和定义去污区:CSSD内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括运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的区域,为污染区域。检查、包装及灭菌区:CSSD内对去污后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装配、包装及灭菌(包括敷料制作等)的区域,为清洁区域。无菌物品存放区: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无菌区域。去污: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过程外来医疗器械: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建筑布局辅助区域更衣间、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区划分基本原则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由洁到污;去污区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区相对正压人员要求:应根据需要合理配备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应掌握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灭菌的知识与技能;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充沛的精力。防护用品隔应配备圆帽、口罩、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把防护用品作为强制条款,以人为本,关爱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包括血液、组织、蛋白质等)及部分微生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流动水下的清洗,可更有效地清除污染。洗涤:使用含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的过程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清洗剂可乳化、分解和分离器材表面的污物。职业防护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专用洗手池、洗手液、干手用品、手消毒液、洗眼装置等。应常备处理伤口的敷料、皮肤消毒液等卫生用品、消毒人员在操作中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的伤害,可立即实施处理。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区域操作防护着装圆帽口罩隔离衣/防水围裙专用鞋手套护目镜/面罩病房污染物品回收√△√去污区污染器械分类、核对、机械清洗装载√√√√√△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器械检查、包装√√△灭菌物品装载√√无菌物品卸载√√△﹟无菌物品存放区无菌物品发放√√注:√应使用△可使用﹟具有防烫功能的手套手工清洗流程1、冲洗:将有锈的器械用除锈剂除锈,无锈的进行流动水冲洗;2、必要时超洗:将器械放入超声清洗机内超洗10min,机内为多酶溶液;3、刷洗:用刷子在水面下刷洗钳类轴节和齿部;4、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或在水面下浸泡;5、消毒:首选热力消毒,可用75%酒精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6、漂洗:用流动水和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反复漂洗;7、润滑:必要时使用润滑剂对器械上油;8、干燥:不得自然晾干。评价标准:钳类器械的轴关节和齿部干净、无裂痕,无肉眼可见的污迹、锈迹和水垢残留。干燥方法干燥箱: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料干燥温度65-75℃℃。无设备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用消毒的低纤维絮布擦干。粉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干燥。清洗质量的监测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仍然是目前最简便、最主要、最经济的检测方法。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检查重点:清洗干净(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包装灭菌包重量:器械包≤7Kg,敷料包≤5Kg;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