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一种文书样式,也叫“奏章”或“奏疏”。•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听读课文听读课文注意:注意:11、字音、合理断句。、字音、合理断句。22、句子的节奏、重音与感情。、句子的节奏、重音与感情。正音•崩殂()菲()薄•裨补()遗()陛下•祎()攸()•阕()陟()罚•臧()否()•行()阵猥()自•夙()夜驽()钝•诹()攘()除•斟酌()正音•崩殂()菲()薄•裨补()遗()陛下•祎()攸()•阕()陟()罚•臧()否()•行()阵猥()自•夙()夜驽()钝•诹()攘()除•斟酌()cúfěibìwèiyīYōUquēzhìzāngpǐhángwěisùnúzōurǎngzhēnzhuó经典句段停顿经典句段停顿•先帝创业未半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天下三分,益州州//疲弊,此诚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危急存亡之秋也。•然然//侍卫之臣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忘身于外者,盖追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于陛下也。•若有若有//作奸犯科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论其刑赏,以昭陛下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内外异法也。法也。•侍中侍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遗陛下。•愚以为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得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人力疲劳,物力缺乏。实在,时特别厚待。过分地看轻自己。大概是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第一段分析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追殊遇报陛下不懈于内忘身于外有利诚宜……不宜……(正反)(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返回第一课时作业•五、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第二——九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三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2、背诵课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公平严明的治理。显示尽忠做好事的人。判定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第二段分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内外异法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赏罚返回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