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深夜,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以下简称泛亚所)依然和前一天晚上一样灯火通明。泛亚所来了部分投资者,与刚刚抵达的外地投资者相比,昆明本地投资者老余(化名)显得颇为疲惫,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几个月时间。有着多年金融从业经历、曾在股市摸爬滚打过的老余没有想到,自己几个月前倾尽钱财购买的“随进随出固定收益产品”会出现兑付问题,而与老余的遭遇类似的投资者更是数以万计。作为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泛亚所出现的兑付问题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泛亚所自今年4月开始,出金(兑付)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7月中旬开始引发多位投资者关注。目前,几十位投资者与泛亚所及政府相关部门仍未达成一致意见。据部分投资者和泛亚所的解释,此前五部委对现货交易所的整改验收迟迟未结,以及T+5交易模式转变让泛亚所交易量大幅缩水,而今年初的股市吸金效应更是雪上加霜。泛亚所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一直试图尽快通过五部委的联合验收,从而通过与香港上市公司合作,并升级交易模式,解决当前危机。对于此次涉及多方的流动性风波,记者通过多方调查,试图为投资者还原兑付问题的发展过程,挖掘流动性危机背后的原因。出金受限引维权老余的失眠这段时间更加严重了,“半夜突然醒过来觉得总有事”,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老余颇显无奈。即使已经在泛亚所守候几个月,7月15日凌晨,老余还是不愿意离开,回想起在泛亚所投资的整个过程,他的神情中流露出些许疑惑。今年4月,老余将近70万元积蓄投进了泛亚所,但在家中急需用钱的时候,老余试图尽快出金但已经很难实现,目前他仍有50万元左右资金在泛亚所账户内。和一般的理财服务相比,日金宝更大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提供高收益,而且没有封闭期和任何手续费,每日万分之三点七五的收益当晚8点即可到账。有分析人士指出,日金宝是基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供应链体系的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委托方为有色金属货物的购买方,受托方为“日金宝”的投资者,即一名投资者购买了“日金宝”,其实质是为有色金属货物的购买者(委托方)垫付货款,委托方按日给受托方支付一定利息。有过期货投资经验的老余对此也心知肚明,在他看来,这种模式的风险相对可控。且在2014年老余曾经做过试探性投资,都如期实现了随进随出收益日结。也正是因为日金宝的吸引力,泛亚所从2011年至今几年内交易量不断增长。2011年4月21日,泛亚所正式开市交易,这家号称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目前已上市铟、锗、钴、钨等14个稀有稀土金属品种。其中,铟、锗、钴、钨、铋、镓、锑等7个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及库存量为全球第一,而稀有金属铟的库存量甚至达到了全球的95%。据泛亚所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该交易所累计成交额超过3257亿元,全国各地的交易商总数超过23万个,稀有金属贸易总量超过44万吨,为实体经济导入民间资本超过367亿元。然而逐步升级的兑付问题让泛亚所陷入窘境。7月13日至15日,泛亚所昆明办公场所内都聚集了约30名投资者及代理机构人员,在泛亚所一间小型会议室内,数十名投资者与泛亚所及云南省金融办、昆明市金融办相关工作人员僵持不下。据多位投资者出具的请求书显示,他们是泛亚所保本固定收益受托业务投资者,自4月份开始,泛亚所单方面修改交易规则,限制出金、变更业务、强行锁仓,7月12日再次发布公告称强制锁仓24个月。在向有关部门提出异议要求解答时,云南省金融办答复称,泛亚所只需对其公告进行报备,对其内容不进行批复。兑付风波7月15日上午,泛亚所办公场所内再次来了几十位投资者,并开始商讨策略。但截至目前,泛亚所办公场所运营正常,仍有很多工作人员处理相关事宜并向投资者解释。值得注意的是,众多泛亚所投资者对如何维权及解决目前困局存在分歧。事实上,大部分投资者并不希望交易所就此清算,愿意接受暂时限制出金的措施,而有部分投资者认为泛亚所模式存在问题希望尽快退出。面对事件的不断升级,泛亚所15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2015年受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层面的多重影响。泛亚所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在委托受托业务合同期限内,部分受托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