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体育课的兴趣教学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指兴趣爱好。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很普遍,这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在新的课程改革下,要让学生变厌学为爱学,首先应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落实体育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体育教师应重视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下面就谈谈我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一、注重开始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如上二年级的《掷远》课时,开始上课老师对同学们说:“我们国家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机已顺利升空,今天我们也将做一架小飞机飞上蓝天好吗?”学生开始捡起教师事先撒落于操场中的纸张折小飞机,同时让先完成的学生帮助慢或不会折叠的小朋友去完成。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机顺利升空为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速度快的学生帮助慢的学生,体现了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激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二、基本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我在上《快速跑》时,设置“下雨了”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活动乐趣,愉悦身心,获得知识,提高奔跑能力。经过环境氛围的渲染和场地安排之后,开始了活动的演练。教师:“天空多么晴朗,小朋友们,快出来玩耍吧!”于是小朋友们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欢快地活动起来。教师:“看,阴天啦!”学生:“不怕!”教师:“刮风啦!”学生:“不怕”!教师:“下雨啦”!学生:“快跑回家!”小朋友们迅速跑到规定的“家”里。我提醒同学们跑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纠正跑的动作要领,并逐渐提高要求,增加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渗透阴、雨、雷的自然常识,可遇到恶劣的雷雨的天气就必须躲避。这节课在同学们快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三、有趣的比赛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情节、形象、角色和竞争机制等特点,利用游戏这些因素,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更能使教学在小学生逞强好胜心理驱使下顺利完成。如在教一年级“集合”这个单调的动作时,在让初步知道动作方法后,就不在进行口令或演练,不然越练越枯燥无趣,而是让学生做一个“快快集合”游戏,游戏中谁也不甘落后,于是便都认认真真地做。教师再进一步鼓励和纠正,“某某同学集合的又快又整齐真好呀!嘿、某某同学也不错!把胸再挺一点更好了!大伙的姿势真像解放军叔叔那样!”……小学生在忘情的练习中,积极而主动,紧张而愉快,动作质量不断改进、提高。教学就这样从学生无意学习的心理过程入手,向着教师有意强化的心理过程过度,在学生进入游戏角色的无意识接受中,不知不觉渗透到现实教学有意识的学习中。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得乐,学得活。利用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非常喜欢比赛,因为他们的好胜心强,对那些枯燥的对形队列、徒手操、广播体操,只要用评分比赛的方法进行表演,他们就会劲头十足。在平时教学时可采用分组比赛,对抗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趣味性。如运用追逐跑,迎面接力赛跑,连续换物赛跑,障碍赛跑,拼图赛跑比赛等,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奔跑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提高。如我教六年级弯道跑时,不利用多样竞争形式就叫学生分组跑,学生跑两次就厌烦了,就叫苦叫累。但我运用竞争就不同了。我教弯道跑时采用螺形跑、圆圈接力跑、直道跑入弯道、弯道切入直道等多种形式,在这种浓烈的气氛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比赛中去,进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像这样的课堂就能让学生的奔跑能力在激烈竞争中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呢?四、转变角色差别,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喜欢模仿,乐于表现自我能力,是小学生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我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