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阅读之舟,涤写作之愁开学已经两个星期了,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自然奇观”。这一单元的习作练习也是写景。但是我心里清楚,写景作文不好写,自己必须抓住这组课文的学习,在阅读教学中逐渐渗透,而不是到作文课上去灌输。否则学生写起来会很吃力,自己也会很失望。从第一课的《观潮》到第四课的《火烧云》,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的范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一遍读课文一遍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最需要学习的就是作者抓住特点展开生动的描写着中写作方法。这是写景作文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并逐渐学会这一写作的方法,每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如在讲《鸟的天堂》的时候,我大胆取舍,抓住课文的第7、8、12、13自然段进行教学,其中第7、8自然段写了大榕树的的大和茂盛;第12、13自然段写了鸟的天堂的鸟儿多。在抓住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品读,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抓住重点句子,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朗读中体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这些词语的准确和巧妙,想象大榕树的的茂盛,充满生机,叶子绿的发亮,给人翠色欲滴的感觉。边读边想画面,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围绕事物的的特点,用准确生动语言展开来描写的写作方法。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能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紧跟着追问,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颜色的变化写出来的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边默读边画出有关句子:“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会半百合色。”学生甚至还能说出:几个“一会儿”反复使用,也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归纳总结,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多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使我们仿佛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就是表达的魅力,语言也是“画”笔,能够把美丽的景色“画”下来。一周过去了,周三是作文课,周二下午,我带领学生细细的参观校园。虽然孩子们几乎每天在校园里度过,但是像这样认真的观察还是第一次。孩子们发现了许多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校门口的大柳树两个人都合抱不过来。教学楼前的白玉兰,叶子是那么厚;操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也是那么鲜艳……周三的作文课上,孩子们写的那么专注与认真,孩子们笔下的校园不仅美丽,更是他们成长的乐园。我也更深切的体会到,写作教学,也只有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方法,在阅读中突破作文教学难关,荡阅读之舟,涤写作之愁,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双剑合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