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A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1、晶格固定态铵;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3、最小养分律;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5、混成复合肥;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8、土壤供氮能力。答案1.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2.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3.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控制。4.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5.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6.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7.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8.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四、简答题:(计26分)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5分)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5分)3、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5分)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5分)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6分)答案1、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2、截获,质流,扩散。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3、优点: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减少使用量;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转化利用快;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增强根的活性。缺点:由于大量元素需要量多,单靠叶喷供应不足。4、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可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5、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开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五、论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2、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答案1、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和溶液。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向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2、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可概括为: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2)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养分,从土壤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3)能提供较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4)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5)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B三、解释概念:(总20分,每题2分)1、土壤缓效钾;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3、绿肥的激发效应;4、玻璃微量元素肥料;5、掺混肥;6、根际;7、离子间的拮抗作用;8、闭蓄态磷;9、土壤养分容量因素;10、最小养分律。答案1.被粘土矿物固定的非交换性的钾。2.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率的时期。3.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4.将玻璃与微素共同熔融,然后磨成的粉末物。5.几种单质肥料按一定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6.距根表面1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7.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8.被铁铝胶膜包闭的磷酸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