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当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蜀道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蜀道难》教学设计1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第1页共281页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驾驭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精彩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其次,应当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允许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老师应赐予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快速提高独立思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2页共281页实力。应当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捋清全诗的思路:围围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全诗的主旨,分别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在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上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齐划一,言之成理即可。本诗的教学难点是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探讨、提问的同时,老师补充第3页共281页必要的背景学问和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诵读全诗,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脉络。3、熟识全诗,提出问题。〖教学内容和步骤〗第4页共281页一、导入新课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艺术特色多样的特点。因此,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和制约,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见。二、检查预习作业1、依据课前布置,由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本诗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在学生介绍的同时老师应赐予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第5页共281页相关内容制成投影卡片、电脑幻灯片或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有关内容见“方案一”。)2、让一名学生复述全诗主要内容,并请至少两名学生补充说明。老师明确:本诗描述了蜀道山川的艰险,而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浓烈情感见长。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以开拓之奇写蜀道之难;其次段,以奇峻荒芜的景色之令人悚惧写蜀道之险;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间,表现对蜀中可能出现叛乱割据的隐忧,仍旧不离“难”、“险”。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6页共281页3、朗读: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每个学生朗读以后,请全班学生指出其朗读过程中的字音和音节的错误,老师应刚好订正。三、分组探讨、沟通分组探讨、沟通有两种形式(内容):一种是,老师把收集上来的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系统整理归纳后,编上号,假如问题特殊多就分散到几个小组;假如问题少,就全部发给每个小组。另一种是,老师不把收集上来的问题分给各小组探讨,而只让每个小组探讨本组成员提出的问题。第7页共281页活动方式:学生:首先分成活动小组(小组的多少、大小应视班内人数或其他详细状况而定),每个小组应当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并负责做好记录,待下节课全班沟通时发言(或给答案,或提问题),其他同学应对每一个问题(或老师分给的题目,或本组同学提的)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探讨的问题,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个字的读音、说明,大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第8页共281页老师:要亲密留意每个小组探讨的进程,驾驭探讨的时间,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四、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第一自然段,熟读其次、三自然段。2、收集各小组探讨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索,打算下节课发言。其次课时〖教学要点〗第9页共281页1、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