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清热药•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掌握黄芩、黄连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熟悉知母、青蒿、苦参和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了解大清叶与板蓝根、牡丹皮、鱼腥草和牛黄的药理作用自学思考题•1、牡丹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有哪些?•2、牡丹皮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有哪些?•3、金银花的药理作用有哪些?•4、大清叶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有哪些?第一节概述•清热药的定义:清泻里热为主的药物。•清热药的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清热药概述•清热药的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第一节概述•里热证的现代研究:•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常见症状、诊断依据、发病原因)。•病因:病原微生物感染为主,还有过敏、肿瘤等非感染因素。清热药概述•里热证的病理过程:•1、发热•2、炎症•3、疼痛•4、腹泻•5、中枢症状第一节概述清热药的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抗菌谱、作用机理、有效成分)2、抗毒素3、抗炎4、解热5、调节免疫作用1、抗病原体1、抗病原体作用:⑴抗菌谱:•球菌、杆菌•钩端螺旋体•真菌•流感病毒•原虫(疟原虫)1芩连2连柏3苦参4板蓝根5青蒿1、抗病原体•⑵抗菌机理(黄连、黄柏、龙胆草)•1、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2、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3、干扰糖代谢•4、抗细菌黏附⑶抗菌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连、黄柏)•苦参碱(苦参、山豆根)•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双花)注意事项•⑷与抗生素作用的差异性:2、抗毒素•作用特点:•⑴抗细菌内毒素,提高机体耐受力。•⑵破坏内毒素结构。3、抗炎作用特点:抗急性炎症反应作用显著;•小鼠耳肿胀实验,•大鼠足肿胀实验,•佐剂性关节炎。★炎症是里热症的重要病理表现。炎症•炎症早期:血管反应(渗出与水肿);•炎症中期:炎性细胞和炎症物质;•炎症后期:组织增生和形成屏障。•★里热症主要病理是早中期炎症。4、解热作用•对实验性动物发热(内毒素或酵母)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通过影响AA、内热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及抗炎抗毒素作用。•★里热症主要病理包括发热。5、影响免疫功能•对免疫功能影响复杂。•既可提高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也能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抗过敏、抗免疫)。•概述完第二节常用药物黄芩黄芩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包括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元)等。[黄芩药理作用]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药理作用:[黄芩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作用有效成分:作用特点:球菌杆菌,(生黄芩优于炮制品)皮肤真菌,流感病毒,(近年发现可抗HIV复制)抗内毒素,(黄芩苷)常用抗菌实验•倍比稀释法:•常用药敏稀释法可分试管稀释法、琼脂稀释法两种;•药敏试验是定量试验,可确定被检菌对某抗菌药物的MIC和杀菌浓度(MBC)。稀释法可作为评价标准,特别是琼脂稀释法被誉为金标准。常用抗菌实验2•影印培养法•影印培养法为体外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提供准确简便的方法;•方法:将影印戳轻落在无菌落生长平皿的接种点上,移开影印戳,再将其轻落在不含抗菌药物平皿上,37℃过夜培养,以菌落计数不超过5个的相应含药平皿中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为MBC。抗菌•★黄芩及其有效成分体外抑菌活性较低,在体内难以达到有效抑菌浓度。其抗菌机理复杂。[黄芩药理作用](2)抗炎有效成分:黄芩素等。作用特点: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二甲苯、甲醛),佐剂性关节炎等,而对肉芽肿模型作用不明显。抗炎抗炎作用机理: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与释放:例如组胺(HA),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PGE、LT)等。抗炎•花生四烯酸(AA)代谢与炎症反应。•磷脂酶A2(PLA2)使花生四烯酸(AA)从细胞膜磷脂释放,AA在环氧酶的作用下生成PGH,进一步生成TXA2;还在脂氧酶的作用下LTx类,产生炎症。抗炎•黄酮类物质作用于AA代谢多个环节。从而抗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及抗白细胞趋化作用。[黄芩药理作用](3)抗免疫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等。作用特点:对I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IgE介导):如实验性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