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由于近年来“职务消费”在企业的经费支出中呈上升趋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隐藏的弊端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职务消费”不规范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职务消费问题对策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近年来,“职务消费”在企业的经费支出中呈上升趋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隐藏的弊端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的管理使用”等重大决策,对于进一步约束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行为,增强领导干部廉洁意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也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很严重。下面,笔者就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原因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一、当前“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职务消费,是领导干部履职的重要条件,是管理和服务必须支付的成本,人民群众不仅能够理解,而且也愿意承受。但是,对职务消费中的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问题,给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人民群众不仅是无法接受的,而且是颇有意见的,急需加以整治规范。当前,职务消费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范围无界定。由于目前对职务消费的内容、范围和标准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和明确的界定,或者即使有规定也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给消费主体留下了伸缩性较大的可随意操作的灰色空间。哪些属于正常的“职务消费”,哪些是违反政策的,缺乏明确的界定,容易造成鱼目混珠,是非难辨。一些领导干部在职务消费中利用制度上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巧立名第1页共5页目,超规定、超限度地进行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将一些与公务活动不沾边的项目都纳入职务消费中来,甚至将个人消费、家庭消费都通过公务消费来报销。二是额度无限制。企业主要领导的各种“职务消费”没有指标限制,都是实报实销。或者虽然在财务上有指标规定,但并未真正执行,指标既无人提醒也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将职务消费当成相互攀比、相互炫耀的资本,加之职务消费中存在着一定的模糊区域,一些消费主体会尽其所能地采取变通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待遇水平,进行超标准的高消费。另一方面,职务消费资金的使用具有无偿性,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度约束的条件下,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消费冲动,刺激消费主体的消费欲望不断升级。三是过程不透明。“职务消费”由领导和少数工作人员经手,消费过程缺乏监督,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均无法得知。结果往往使“职务消费”变成一个“大箩筐”,什么都往里装,既加大了开支,又助长了不歪风邪气。“职务消费”资金在使用上具有不可控性和非透明性特点,在开销上仅凭单位领导“一支笔”来处置,基本处于失控状态。由于职务消费一定程度处于“暗箱操作”之中,消费主体易于大做手脚,把职务消费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四是后果不追究。在“职务消费”中到底谁花了多少钱,具体有哪些开支,没有人去统计。对于数目大的,超过指标的,明显不合理的,违反规定的,由于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具体办事人员的直接利益,往往没有人加以追究。尤其令人忧虑的是,不仅领导层存在以上问题,一些负责具体业务的人员,也乘机谋私,形成“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的恶性循环的状况。二、“职务消费”不规范的不良后果一是非生产性支出越来越多,企业用于招待以及日常办公等方面的开支逐年增多,只要是和领导有关的消费,似乎都是合理的,应该的,结果使开支增长,成本加大。二是领导威信越来越低下。“职务消费”不规范,必然诱发出一些不良现象甚至消极腐败现象,久而久之,整个班子在第2页共5页群众中的形象越来越坏,威信越来越低,以致影响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三是党性原则观念越来越淡薄。领导干部在“职务消费”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