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讲座◇·1339·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药理学会主办CN34-12061R.ISSN1009—2501E-mail:ccpt96@21cn.o0nl2007Dec;12(12):1339—1343正常和便秘模型动物排便实验研究进展钱伯初,史红,郑晓亮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杭州310013,浙江摘要近年来用。多种方法成功地在大鼠、家兔、狗与猴等动物体内建立了若干新的便秘动物模型与排便实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药物性便秘动物模型包括阿米替林所致猕猴便秘模型,吗啡所致家兔便秘模型,溴莫尼定和吗啡所致雪貂弛缓性与痉挛性便秘模型,洛哌丁胺所致大鼠便秘模型及对结肠黏液影响的研究;正常动物排便实验包括正常家兔与狗排便实验及清醒猴胃肠收缩活动测量。这些便秘模型制备方法,将有益于抗便秘药物研究时的选择应用。关键词便秘;排便;动物模型;黏膜;胃肠道运动中图分类号:R9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9—2501(2007)12—1339—05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粪便在肠内停留超过48h以上,致粪便水分吸收过多,粪质干燥硬结,导致明显排便困难,经常3~5d或更长时间解便1次。便秘可单一出现,或是伴随于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我国慢性便秘发病率高达20%,约有50%~60%的人群有过便秘的烦恼,其中老年人、孕妇、儿童和节食减肥者的发生率较高。便秘可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按粪块积留部位分为结肠性便秘和直肠性便秘。有学者将急性便秘分为暂时性单纯性便秘和症候性便秘,将慢性便秘分为习惯性便秘与症候性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有肠道病变、全身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其中肠应激综合征是常见原因。不少2007-08.20收稿2007.10-09修回钱伯初,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药理与新药研发。Tel:0571—88215627E-mail:qianboehu@yahoo.coin.cn便秘属特发性便秘,某些药物可引起药物性便秘,饮食选择、生活工作变动或情绪波动等原因改变排便规律可导致习惯性便秘。器质性便秘见于直肠与肛门及全身性疾病。便秘也许算不上是一种严重症状,但有时是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病症的潜在原因,慢性便秘也是结肠癌的危险诱因,其防治不容轻视。然而国内便秘模型或抗便秘药物研究力量相对弱小,模型制作与观测指标研究缺乏深度,从而影响了抗便秘药物的研发。为此本文对便秘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以供研究者参考。1药物性便秘动物模型1.1阿米替林所致猕猴便秘模型猕猴是一种整天频繁排便的动物。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与5一羟色胺(5一m’)再摄取,下调去甲肾上腺素与5一HT受体产生抗胆碱作用而引起猕猴便秘,便秘程度与抗胆碱作用的程度呈正相关。阿米替林所致猕猴便秘模型通过该药的便秘副作用而建立。其方法是:雄性猴适应实验环境2周后,上午9时经鼻胃管饲5%阿拉伯胶阿米替林混悬液,给药1h后喂饲料150g,观察症状和粪便性状,测耗食量和粪便量。设对照猴3只,阿米替林10~160mg/kg剂量组各1只以观察剂量反应。另用一组猴观察由番泻叶苷与芦荟提取物组成的ND一10(番泻叶苷A和番泻叶苷B1:3昆合物)对阿米替林所致便秘的影响,于下午5时喂ND-10一片(含番泻叶苷7mg和芦荟提取物6.33mg),并用缓泻药比沙可啶10Ⅱ垠作阳性对照。观察显示对照猴整天频繁排便,阿米替林10、20、30、40mg/kg各组动物排便延迟至给药后8h出现,8~24h间的排便量约为对照组的1/2。60mg/kg组给药后4h出现蹲伏位,至24h后恢复正常。大部分猴给药后24h内无排便。80、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1340·120mg/kg组出现蹲伏位与嗜睡,48h后恢复接近至正常行为。80、120、160rng/kg各组从给药后直到24h无排便,并出现长期的蹲伏和嗜睡。160mg/kg组无摄食,药后24h死亡。各组的摄食量无统计学差异。由此确定复制阿米替林猴便秘模型的适宜剂量为60rng/kg。用该模型观察缓泻草药ND一10的作用,发现用阿米替林60rng/kg处理猴直到给药后32h仍有2/3动物无排便,而喂ND一10的4只猴均有排便,喂比沙可啶的4只猴有3只排便,表明阿米替林在适当剂量下所致猕猴便秘模型可用于评价泻药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