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政务信息的开掘能力作者/张迎军陈红霞政务信息是政府机关采集,通过特定载体反映经济、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相关活动情况、数据的信息,是公共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各类公权力机构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日常基础性工作,“对于政府掌握情况、科学决策和进行宏观调控等,具有重要作用”。政务信息工作做得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整体工作水平。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工作方面往往存在着信息意识错位、报送主体狭窄、来源结构单一、发布渠道混杂和价值发现缺失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政务信息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政务信息的开掘能力。一、树立正确的政务信息服务理念工具性和层次性是政务信息的两个基本特性。做好政务信息工作,首先要处理好政务信息工作职能构成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结构层次关系。就工具性而言,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办公厅(室)是信息获取、编辑和报送、发布的主渠道,为各类工作对象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不仅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发挥参谋咨询、辅助决策、综合服务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就层次性而言,对应政务信息制发、服务的不同层级,政务信息亦有其层次差异。《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指出:“党委办公厅(室)在向本级党委报送信息的同时,要积极向上级党委报送信息。二者在职责和任务上是完全一致的。”国务院办公厅《攻务信息工作暂行办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政务信息工作坚持分层次服务,以为本级政府服务为重点,努力为上级和下级政府服务。”我们认为,在职能构成方面,政务信息工作应当确立以服务为主,管理、指导、沟通为辅的职能方向;在服务对象方面,政务信息工作应当在职责任务协调一致的原则基础上,树立重第1页共4页点为本级政府或本单位服务的理念,兼顾上级、下级和社会公众三个服务层次,紧紧抓住为宣传本级政府或单位做了什么,为解决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做了什么,为基层开展工作做了什么这些内容,确定信息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二、培养开放式“大信息”工作思维“大信息”不是要求政务信息题目范围大、结构排场大、篇幅容量大,而是突出信息视野开拓、信息资源开掘、信息制作主体培育和发布平台管理,以及养成一种开放式信息工作思维方式。当前,在信息工作实践中,信息制作往往存在着三个通病。其一是受限于工作本位思维,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反映情况,片面强调以“我”为主,忽视了受众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其二是信息内容单纯反映工作动态,干了什么就写什么,缺乏价值提炼,使信息成为流水账;其三是铺排太多,面面俱到,即使是最鲜活生动的工作也要肢解开来,铺排罗列成几个要点,缺少侧重点、着力点。要养成“大信息”工作思维,开掘政务信息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是反映信息要有广度。要视域开阔,善于从宏观层面去把握信息。拓展信息开掘视野,延伸信息工作触觉,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掘信息,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上级基层、经济社会、政论民声等多个领域,不断扩大信息资源,认真捕捉可能的信息素材,增强信息服务的全面性。二是要有高度,要站到一定层面去分析判断信息的价值。注重换位思考和理论提升,善于在纵横交错的对照比较中发现信息在日常工作中应用推广的价值。三是要下大力气寻找信息反映的侧重点、切人点,做到小角度、小切口,小中见大。四是要加大信息人员的培养和媒介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把握媒体平台风格,以提高政务信息报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选好“切入点”。打好“组合拳”选好“切人点”,要求精心选择政务信息的表现角度;打好“组合拳”,要求树立全面的、系统的政务信息撰制和报送观念,把信息“点”用好、用足,避免单纯的一事一报。角度选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价值发现的过程,打“组合拳”的第2页共4页过程实质上是信息价值实现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信息价值发现的关键在于抓住重点、突出特点、发现亮点。有了这三条标准,我们在面对信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