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家庭教育对策包常林初中时代是青春期的主要阶段,在人生中可谓身心发育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多思多梦,对未来有种种幻想,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有充沛的精力而又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有探索精神而又分不清是非界线。他们是社会中最积极敏感的阶层,但此时他们的心理常常变得不稳定,容易产生烦恼、疑惑。尤其是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焦躁加上外在调节不利,比双亲家庭学生更容易激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国外的研究也表明:家庭的缺损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美国一份对15个州2.4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学校里,单亲家庭的学生比那些有双亲家庭的学生麻烦更多。他们进步慢,缺点多,违反纪律的行为也多。进入中学后,这些身心不良的状况较之那些家庭完整的孩子更为明显。据报载,目前我国的离婚案件已占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极大的不幸,这都十分令人忧虑。就我调查的对象来说,单亲家庭学生就有50名,占受调查总人数的12.5%。其中少数民族19人,占38%。从性别看,女生为22人,占44%。我通过对单双亲家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个别单亲家庭学生,建立档案,采用观察法、谈话法等进行个案分析,并将他们与双亲家庭学生比较,相关数据如下表:现象双亲家庭单亲家庭1、消极情绪8.8%24%2、羞愧、多疑情绪8.9%27%3、恐惧、做恶梦10.5%26%4、烦躁、焦虑14.6%29%5、对人有敌意9.4%22%6、出现问题行为者13.9%29%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就单亲家庭学生而言,男生的比例比女生高,汉族学生的比例比少数民族的学生高。从单双亲家庭来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单双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情绪、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在单亲家庭学生中虽然也有奋发向上、成绩优良者,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意志上比双亲家庭学生更加坚定。但相对来说,单亲家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要比双亲家庭学生的比例大。对此,我特别关注了这个现象并进行调查分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抑郁孤独逆反粗暴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单亲家庭学生曾经怀疑过老师和同学不喜欢自己。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破损使学生内心变得敏感甚至压抑、焦虑,产生对周围的怀疑。因为这一点,他们的知心朋友很少,与老师的相处表现出一定的不合作性,甚至反感周围的人,导致行为上的攻击性。学生吴某,由于家庭破损,父母都无暇顾及对他的教育,致使他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恍惚,他担心同学知道此事没面子。回家后独自饱享暴力碟片,学习全然没有了兴趣,对人仇视。数学老师发现其抄同学作业,没收其本子并予以批评。吴某拒不承认,并顶撞老师,使老师下不来台。班主任、家长作思想工作也不肯低头。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是密切相关的。由此造成了他听不进批评,本能地产生敌意,脏话粗话成了口头禅。平时与同学相处常为一点小事而情不自禁发脾气,甚至发展为冲突、攻击的偏激行为。2、怯懦自卑狭隘自私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过把瘾》中,女主人公杜梅那份爱让人无可奈何,是什么造成她对爱的不信任,对自己的看不起?不能否认她父母婚姻的悲剧给她造成的极大的心灵伤害。同学王某,父母的劳燕分飞,使他对生活没有了热情,没有了信心,原本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却开始怀疑一切,远离朋友,封闭自我,学习急剧下滑。在一次和谈话中,他道出了他的心声。他说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还是没人供他读书,还是不如其他同学,什么都是假的。于是他有了两次离家出走,两次企图自杀的经历。可见,单亲家庭的学生,一般来说在感情方面常常是冷漠的,他们有的从父母长期的争吵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