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2014年基层版)高血压的危害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增加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增加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增加血压水平升高我国高血压的负担•全国2亿高血压患者•全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过早死亡150万人●中国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亚太队列表明66%心脑血管病发生与高血压有关全国每年高血压医药费400亿元高血压占慢性病门诊就诊人数的41%,居首位我国2亿高血压患者应就诊区域分布;90%应分布在城镇社区和乡村基层(社区和乡村)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防治高血压的主力军农村60%城镇社区30%大医院10%2000万人6000万人1.2亿人基层指南目录•第一节、高血压的检出•第二节、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第三节、高血压的治疗•第四节、高血压预防和教育•第五节、高血压的管理•第六节、高血压患者的双向转诊•第七节、高血压防治工作考核及评估高血压概念1.高血压基本定义•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经非同日(一般间隔2周)三次测量,血压≥140和/或≥90mmHg,可考虑诊为高血压。高血压防治的基本理念1.高血压是可控的,大多数需长期治疗;2.降压治疗的好处公认,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及心脏病风险;3.降压治疗要达标;4.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过度精神紧张。我国高血压防治的主要任务•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压治疗要达标;主要目标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高血压防治是社会工程,政府主导,媒体宣传教育,专家指导培训,企业支持参与,基层实施落实。高血压检出1.高血压常见症状,称“无声杀手”;2.建议成人每2年测血压一次;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出来3.机会性筛查4.重点人群筛查,35岁首诊测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BP130-139/85-89;肥胖5目标: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自测血压•自我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是指受测者在诊所外的其他环境所测血压。自测血压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信息。•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ESH、BHS和AAMI)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自测血压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高血压的诊断评估•高血压定义•高血压诊断•高血压鉴别诊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检查评估•危险分层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1)(一)病史采集①病史:发病年龄,血压最高水平,伴症状,降压药使用②个人史:生活方式(饮食,酒,烟)体力活动,女性避孕药③既往史:冠心病、心衰、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征、肾病史④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其发病年龄⑤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2)(二)体格检查①年龄、性别②测血压,老年人坐立位、坐位血压③测身高体重,腰围④心率、心律、大动脉搏动、血管杂音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3)(三)实验室检查1.常规要求:尿常规、血常规、血肌酐、空腹血脂、血糖,尿酸,心电图,肝功能2.选择性检查:24h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尿蛋白、餐后血糖、胸片、眼底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4)(四)靶器官损害表现心脏:心悸、胸痛、心杂音、下肢水肿脑和眼:头晕、眩晕、视力下降、感觉和运动异常肾脏:眼睑水肿、夜尿增多、多尿、血尿泡沫尿、腹部肿块周围血管:间歇性跛行,四肢血压脉搏不对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血管杂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5-10%)常见继发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大动脉疾病•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发病年龄小于发病年龄小于3030岁;岁;高血压程度严重(达高血压程度严重(达33级以上);级以上);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周期性发作,或低血钾;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