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妥善处理农村群体性事件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农民之间、农民与集体之间、农民与企业之间矛盾和纠纷增多,从而导致农村群体性上访、非法集会等群体性事件上升,而且呈现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行为激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妥善处理和应对这类群体性纠纷和事件,及时化解矛盾,是确保农村稳定的重中之重。分析农村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意识增强,当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和损害时,受害人很容易联合成一个群体,进而共同采取行动。如集体反映污染问题,集体上访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等。二是一些个别乡镇、村党群、干群关系恶化,群众对乡镇、村干部有怨言、有意见,特别是有些农村干部作风不实,工作应付,处事不公,甚至腐化堕落,在群众中影响极坏,是引发群众联名告干部,集体上访要求查处干部的主要原因。三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人们相互间的攀比心理和不平衡情绪随之增长,导致一部分好事者无事生事,拉串联,搞鼓动,无端纠集人员挑事闹事(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以此宣泄心中不满。四是个别农村干部在化解和处理农村矛盾和纠纷时,方法不当,处理不力,而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从而导致连锁反应,酿成群体性事件。要化解和处理好农村群体性矛盾和纠纷,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必须重视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尤其要注意解决好牵涉面广、反映强烈的群众利益问题。当前,要特别处理好土地承包问题,农民负担问题,企业与周边群众关系问题,民主选举和干群关系问题。把一些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及时解决好,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要及时、准确,注意及时发现事件发生的征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第1页共2页第三,事件一旦发生,应主动积极地做疏导工作,控制局面,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要立足于沟通、疏导,依法妥善处置,而不能轻易动用强制性的办法去压服群众,以免引起事态进一步发展。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稳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必须掌握主动,尽快控制住局面,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息事态。对于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插手利用群体事件,蓄意制造事端,破坏稳定局面的,要坚决予以打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