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以来写材料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参与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来的一些思考(综自一班王奎淘)我是2007年参加工作的,08年底担任班组兼职安全员。参与班组安全生产工作不足三年,参与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不足两年。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我对班组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有一些体会和不成熟的认识,请领导批评指正。在电力生产中,为保安全,不但要重视客观上的危险点预控,更要重视员工心理上的危险点预控,否则治标不治本。对于员工心理上的“危险点”我结合实际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种心态:1、疲劳心理表现为:精神恍惚。产生原因有:一是生活无规律,身体疲劳。如业余时间通宵达旦上网打游戏或打牌,饮食、休息不正常,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等。二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理疲劳。如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折或情感危机等,使人身心疲惫。2、厌烦心理表现为:消极对待。产生原因有:一是员工对工作缺乏新鲜感,消极懒惰。如长期重复单调的工作而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热情,敷衍了事。二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受限。如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生产班组工作多年,因不能实现个人价值而产生厌烦心理。3、浮躁心理表现为:行为随便。产生原因有:一是工作不思进取,混日子。平时不认真学习工作规程,不熟悉设备,持“混一混”的态度,具体工作时,不知道什么是违章,思维混乱、操作失误。二是疲劳心理的升级。某些员工的疲劳心理因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发展为糊涂心理,现场作业时,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忽视客观存在的危险点,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4、麻痹心理表现为:丧失警觉。产生原因有:一是思想放松警惕。某第1页共3页些员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从未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不重视“安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不知道违章界定,思想麻痹。二是安全意识淡薄。某些员工将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等视为老生常谈,不予重视,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在工作中凭习惯、经验想当然地进行作业,直到事故发生才后悔莫及。5、侥幸心理表现为:习惯违章。产生原因有:一是习惯违章成自然。某些员工在工作中投机取巧、碰运气,持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想当然地认为事故未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若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便故技重施,甚至师徒相传,成为恶习。二是急于求成而违章,工作中赶工期,抢进度,图省事,造成违章。6、紧张心理表现为:处事慌乱。产生原因有:一是员工技术素质低。如工作生疏,缺乏经验,对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心里没底而引起心理紧张。二是“违章受罚”的阴影干扰,心理压力大。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处罚机制下,员工最担心被“考核”,面对紧急事故时难免产生紧张心理。7、依赖心理表现为:放弃主宰。产生原因有:一是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依赖,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如有的青年员工,思想上存在着“安全生产靠领导、安全措施靠师傅、操作过程有监护”的观念,在工作中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自卑衍生出来的心理依赖。如有的青年员工知识贫乏、工作能力不强,自卑心理较严重,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也不努力学习提高,在日常工作中,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臵上。8、逆反心理表现为:明知故犯。产生原因有:一是不适应标准化流程管理。如一书两卡、工作票、三措一案编写不合格,工作时不习惯格式化步骤,完全凭经验工作;对领导的批评不服气,认为是小题大作、故意找差。因此,思想上对标准化作业程序消第2页共3页极对待,行为上不遵章守纪、图快图简。二是心理负荷重。在安全生产的重压下,各种文件规章、会议、培训考试、工作监督、纪录、报表、检查、考核、领导批评、处罚等都较多,过多的控制措施使生产班组负荷过重,员工大脑处于饱和状态,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以上的几种心态或为个例,或为普遍心态,在我们员工中多少均有存在。正常人都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欲望,都珍爱自己的生命,谁也不愿故意出事故使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我认为只有抓住员工心理,“对症下药”,实施人性化管理,做好员工心理上的“安全措施”,才是构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