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策略及我市现状和对策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明一、慢性病防治策略(一)第一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顿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主要包括自我保健、健康教育、保护和改善环境等。(一)第一级预防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1)自我保健自我保健是指在发病前就进行干预以增强人的健康状况,其目的是促进健康。一般地说,自我保健是个人为其本人或其家庭利益所采取的大量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诸如不吸烟、不饮酒、注意合理营养和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减少紧张等,以利于提高机体生理和心理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所以自我保健是在致病因子或机理尚不明确成尚未出现之前就尽可能地保持健康体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对健康的人或人群而言的。贯彻在三级预防中,它应是第一级预防的核心。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提倡自我保健,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能增进健康,降低恶性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项通过传播媒介来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并激励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进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标的教育活动。以健康教育为主导措施,以降低危险因素为日标的干预措施,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慢性病防制决策。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行为问题,首要问题是把健康知识教给群众。事实说明,人们的健康知识越多,其健康意识也越浓,健康的需求也越迫切和强烈。健康知识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健康问题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显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卫生资源和有力武器。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既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播,又强调行为的改变。健康知识的传播是改变行为的基础和前提,而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培养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则是健康知识传播的延伸和发展;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把健康知识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则是健康教育的落脚点利追求的日标。"行为干预"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健康知识传播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在于这种知识的"强化"与"刺激"的频率和坚持程度,而且也取决于家庭成员、亲友、教师等能够影响其行为改变的强化因素和社区的支持与行政干预的促成因素的作用。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已成为各国实现人人享有保健这个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是当前许多国家正在设法摆脱难以承受的扶摇直上的医药费巨额开支的一条有效出路。然而,人们也意识到,只有把健康教育同有力的政府承诺与支持、同中央和地方的立法和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并与卫生工作的其它方面的建设同步发展,健康教育才能更富有生命力。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这是北美、澳大利亚和北欧等许多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新的模式,即健康促进。经过多年努力,在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冠心病以及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和在降低吸烟率、改变社会的吸烟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因此,不失时机地把健康教育朝着健康促进的方向推进,将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大趋势。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为导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所采取的健康教育与环境(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政策的、法规的、组织的)支持相结合的策略:亦即是把个人选择和社会对健康的责任综合起来以创造更健康的将来的一种人和环境之间的调节策略。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把多种多样的相互补充的方法和途径结合起来以便人们能增加对自己和对环境的控制,并改善他们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群或个人应付环境和心理压力的能力(健康潜能),从而保持健康的平衡。健康促进是针对整个人群的而不是只对高危人群或病人的策略。1.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促进通过个体和社区途径以增加健康资源或减少个体、人群或整个社区的危险。个体的健康促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