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评估及疗效评价输血科李海宏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4.19.3.3•有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安全、有效、科学用血。•【C】•1.医院有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的指标。•2.医院有用血后效果评价管理要求。•3.医院对输血适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4.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做到安全、有效、•科学用血。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B】符合“C”,并•1.有输血前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落实情况督导检查,有记录。•2.成分输血率100%达至相关要求。••【A】符合“B”,并•1.输血前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100%符合规范要求。•2.用血适应证合格率100%均达到相关标准。•血源供不应求---常态危机•临床用血量约4100吨/年,以每年10%速度增长输血风险分类•容量性输血风险•感染性输血风险•免疫性输血风险不科学用血观念•改变观念•–老观念:用血越多,手术越难•–新观念:用血越多,手术越不成功•–新认识:贫血是有害的,输血也是有害的•贫血病人不合理的过度输血更加有害•出血是万恶之源.•自觉行动医生是关键•临床用血评估及疗效评价终极目标•提高疗效•降低风险临床用血评估及疗效评价的内容•一.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估(输血前评估)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前须对患者临床输血适应证及血•液成分规格、质量、剂量、输注后预期效果的评估•二.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输血后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后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医疗效果及•医疗行为有效性的评价•输血前评估•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实验室检查•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输血前评估•决定输血的主要因素•1.失血或溶血的程度和速度•2.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3.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4.预期手术出血和诊断性失血的严重程度•5.失血或溶血是否仍在继续或再次发生•手术出血的估计•1.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2.患者HCT可以稀释到什么程度?•3.抗凝剂的停止使用?•4.自体输血方式的选择?•出血量的估计•估计可允许的失血量(EABL)•EABL=[(Hct-Hct)?BV]/[(HctHct)/2]•基础值允许值基础值+允许值•?成人基础血容量BV=W(体重)*(65~70)ml/Kg•例70Kg,男性,Hct37%•基础值•EABL==[(37-25)?70*70]/[(37+25)/2]=1896.77ml•EABL==[(37-30)?70*70]/[(37+30)/2]=1023.88ml•预测输血量•预测输血量=[(Hct–Hct)?BV]/Hct•期望值实测值血制品•术前准备•《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术前是否停用抗凝剂或在抗凝剂作用消退后再行手术•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输血前评估•对患者失血量和循环血容量评估•遵循个体化输血原则,切忌盲目或凭经验输血•血液成分输注指征的评估•“缺什么补什么”•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全血•红细胞输注指证•1.失血性贫血(Hb<70g/L,失血量>20%)•2.溶血性贫血(Hb<60g/L,HCT<0.2)•贫血•3.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1.(严重)失血后的病理生理变化:组织供氧不足•2.失血后的代偿机制:•a.血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心率•b.储存血容量被动员•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c.组织间液向毛细血管内转移•红细胞输注指证•慢性贫血:•1.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并有明星贫血症状•可考虑输注。••2.贫血严重,虽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创伤检查或待产•孕妇。•Hb对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不要教条的理解•SVO2<0.60,PVO2<4kPa,提示组织供氧不足•红细胞输注指证•急性贫血:•Hb>100g/L,不必不输;•Hb<70g/L,考虑输血;•Hb在70-100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