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2009年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促进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总结2009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卫生厅“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医改有关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优化服务流程,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二、活动范围及主题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重点是公立医院。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三、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等工作相结合,以查促建、纠建并举。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1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一)强化医疗质量管理1、贯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有关规定。(1)市卫生局制定本行政区域质控中心设置规划,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积极促进质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建立市、县两级质控网络,开展各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2)医疗机构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质控检查,报送质控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组织整改,改进医疗质量。(3)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常见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4)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控、心血管介入诊疗和血液净化病例等相关信息登记工作。2、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建设,实施院务公开。(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2)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加强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3)贯彻落实《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和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4)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做到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服务。(5)落实《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等,做到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设备、人员等符合基本标准。(6)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3、继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重点要求:(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本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疗3技术准入和审核的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申请工作。(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定对辖区内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和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3)各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申请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4)各级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