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死刑替代措施的实践与制度研究摘要社会上刑事案件高发,杀人偿命的报应观念深入人心,民众在内心价值观念上无法接受不执行死刑。由此可见,死刑的改革需谨慎的逐步进行,死刑的替代措施由此而生。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死刑替代措施的实践与制度。首先对死刑替代措施进行概述,对死刑替代措施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死刑替代措施的意义,对死刑替代措施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中国刑法中的“死刑替代措施”分析我国死刑适用的现状,探讨我国的“死刑替代措施”争议,分析我国现有的“死刑替代措施”,就死缓进行分析。再次,对死刑替代措施的立法进行分析。分析死缓限制减刑替代死刑、终身自由刑替代死刑的立法,探讨死刑替代措施与刑罚结构的完善。最后,分析我国死刑替代措施的缺陷和出路。分析我国死刑替代措施的缺陷,探讨我国死刑替代措施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我国死刑替代措施完善策略。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死刑替代措施存在缺陷,死刑限制减刑中刑事即犯罪观念、被害人角色的缺失、漠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终身自由邢中无期徒刑有期化、量刑均衡性欠缺、缺乏应有的平等性、缺乏威慑性和严厉性。导致我国死刑替代措施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死缓限制减刑过度适用,刑罚变更执行制度对终身自由邢的影响。对此,本文提出了死刑替代措施的完善策略,在立法上,制定严厉的死缓制度代替现有部分罪轻罪犯的死刑适用、建立相对无期徒刑,死刑替代措施制度的完善,需要注意民意安抚问题,建立被害人谅解制度。关键词:死刑;死刑替代措施;死缓;终身自由刑21目录摘要第1章死刑替代措施的概述1.1死刑替代措施的概念与意义1.1.1死刑替代措施的概念1.1.2死刑替代措施的意义1.2死刑替代措施的起源和发展1.2.1国外死刑替代措施的起源1.2.2国外死刑替代措施的发展第2章中国刑法中的“死刑替代措施”2.1我国死刑适用的现状分析2.1.1我国死刑适用的现状2.1.2我国死刑适用的发展趋势2.2我国的“死刑替代措施”争议2.2.1我国“死刑替代措施”的理论之争2.2.2我国“死刑替代措施”必要性之争2.3我国现有的“死刑替代措施”2.3.1我国死刑替代措施的种类2.3.2我国死刑替代措施的立法依据2.4死刑替代措施——死缓2.4.1一般死缓2.4.2限制减刑型死缓2.4.3终身监禁型死缓第3章死刑替代措施的立法分析3.1死缓限制减刑替代死刑的立法分析3.1.1我国死缓限制减刑的刑罚配置3.1.2我国死缓限制减刑与一般死缓的比较3.2终身自由刑替代死刑的立法分析3.2.1我国无期徒刑的刑罚配置323.2.2我国终身监禁的刑罚配置3.2.3国外终身自由刑的刑罚配置3.3死刑替代措施与刑罚结构的完善3.3.1刑罚结构改革的内容3.3.2刑罚结构改革的原则3.3.3刑罚结构的完善第4章我国死刑替代措施的缺陷和出路4.1我国死刑替代措施的缺陷4.1.1死缓限制减刑存在的问题4.1.2终身自由刑存在的问题4.2我国死刑替代措施存在问题的原因4.2.1死缓限制减刑过度适用4.2.2刑罚变更执行制度对终身自由刑的影响4.3死刑替代措施的完善4.3.1死刑替代措施的立法完善4.3.2死刑替代措施的制度完善参考文献43第1一章死刑替代措施的概述1.1死刑替代措施的概念与意义1.1.1死刑替代措施的概念世界各国在废除死刑的过程中都会选择适合本国的死刑替代措施来代替死刑的适用。但是,对于死刑替代措施的具体概念并没有说明。笔者通过对各国死刑替代措施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国外对于适用死刑替代措施的模式包括两种。第一种模式是已经全面废除死刑的国家,用某些措施对死刑进行全面取代,对其规定的特定性质的犯罪使用死刑替代措施进行惩罚;第二种模式是还未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在立法上废除死刑的过程中,采用一种在性质上及程度上接近死刑的刑罚来代替死刑。我国是保留死刑适用的国家之一。针对死刑替代措施的概念,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以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为代表的,此种观点认为:“死刑替代措施是指基于限制死刑适用的目的,对于立法上特定性质的犯罪,司法中特殊情况下的罪犯,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代之以其他刑罚处罚的方法。”1第二种观点是以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李希慧教授为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