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改造的探究与实践摘要:针对某工业园区电镀废水处理后水质未能达标,调整原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增加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工段,并探究各工段的最佳运转参数。结果表明,当混凝池中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分别为 25 mg/L、65 mg/L、MBR 工段水力停留时间为 6 h、超滤(UF)膜运转压力 0.25 MPa、滤液透过率为 0.7 时,出水中 Ni2+、Cu2+、总 Cr 的浓度分别为 0.255 mg/L、0.267 mg/L、0.328 mg/L,水质符合标准要求。综合计算,处理工艺改造后运转成本增加 2.50 元/t,因此该工艺技术具备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电镀废水;工艺改造;混凝;MBR珠三角是我国重要的电镀加工基地集中带,电镀废水含有铬、镍等第一类污染物,具备致畸、致 癌、致突变的特性,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东莞市某工业园电镀废水主要来源于金属的表面处理,生产工艺主要涉及酸洗、碱洗、无氰镀铜、镀镍、镀铬等,因此废水含有大量的 Cu2+、Ni2+、总 Cr 等,由于处理工艺简单、设备陈旧,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和 COD 浓度未能达标排放。本文针对原有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再已有工艺设备基础上增加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工段,改造了废水处理工艺,使废水出水达到广东省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025-0515)有关要求,严守环境质量底线。1 实验部分1.1 废水水质本项目工业园电镀厂于 2025 年成立并运转,产生的电镀废水水量为 1200 m3/d,水质数据如表 1 所示。1.2 工艺改造该厂原有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是依据《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2025-0508)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2025-0501)一级 A 标准的较严者设计,废水处理工艺相对老旧且设备腐蚀比较严重,运转不稳定,已经不能适应广东省新的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025-0515),故需对原有工艺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为了控制成本,充分利用已有的废水处理工艺设备,改造方案为在综合反应池后添加混凝工段,并将砂滤池改造为沉淀池,由于出水水质中 COD 偏高,在沉淀池后增加 MBR 处理工段。改造前后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1.3 工艺参数通过对混凝-MBR 等工段进行小试,讨论混凝段絮凝剂的投加量、MBR 的水力停留时间及其超滤膜透过率等影响因素,探究改造工艺相关参数和该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2 结果与探讨2.1 改造工艺分析根据电镀废水处理厂 6 个月的运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