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背诵课文和探究陶渊明的思想情感和辞赋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细品作品之美。难点:品味语言质朴美。[教学过程]本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突出三点:1.领略田园自然美。2.领悟诗人情操美。3.领会语言质朴美。教学方式以诵读、讨沦、点拨为主,重点在通过解读课文。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导入: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是谁?----陶渊明。(带领学生回忆陶潜的基本文学常识)这样一个人,开创了一种文学精神,那个年代许多士大夫以他作为精神归宿,那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篇精神归宿之笔的《归去来兮辞》!开课:一.解题:小组通过预习回答二.提问:既然“归”,归去哪里?明确:田园田园生活三、领略田园自然美提问:那么为什么田园生活对陶潜如此大吸引力?陶渊明作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对恬淡的自然风光。怀有着独特的感悟。这不仅是引发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客观条件之一,也是大自然魅力的客观存在,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辞句,让你赏心悦目?(小组长带领小组通读全文,疏通全文大意,并找出这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点拨梳理:依据上述审美线索,对课文进行梳理,熟悉课文内容。示例:黎明归乡风光美(“舟遥遥以轻飏——恨晨光之熹微”)天伦盈门亲情美(“僮仆欢迎——有酒盈樽”)园日流憩闲趣美(“园日涉以成趣——抚孤松而盘桓”)访亲问农乡野美(“悦亲戚之情话——将有事于西畴”)陶冶山川纯真美(“或命巾车——感吾生之行休”)耕植田园人生美(“怀良辰以孤往”——结尾)明确:将课文化为可观可感可触的美的图景,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发美感的冲击力。二、领悟诗人情操美提问: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除了自然风光、田园景色的吸引,诗人的主观情感,有哪些决定性的因素?(小组讨论,从辞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也可联系之前所学作品)讨论:提出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的陶渊明的作品,力求较为全面地辩证地把握陶渊明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示例:少有大志的理想美敢闯尘世的勇气美鄙弃官场的气节美毅然归田的性格美融入民间的淡泊美金刚怒目的精神美源远流长的诗文美……明确:充分肯定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对语言概括提出要求,但不求全责备。三、领会语言质朴美(可略)提问:《归去来兮辞》的语言运用,自古以来,评价极高。按照你的理解领会,美在何处?(全班自读此辞,然后分小组讨论)明确陶诗风格质朴自然,可从三方面去领会:(1)意境的淡雅(2)语辞的简洁(3)韵律的优美提示(1)意境的淡雅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陶渊明就是这样的艺术大师。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情真意切,“素怀洒落,逸气流行”,语言运用充分展示陶渊明质朴自然的风格,达到很高的审美境界。如:辞官归隐,水路兼程,归心似箭的意境;水乳交融,儿童绕膝,自得其乐的心境;扶杖漫游,览胜赏美,欣喜自由的情境;平淡洒脱,悠然飘逸,幸福安适的梦境;……提示(2)语辞的简洁陶渊明是一位造诣极深的语言大师,可指导学生品味积累,体会他语言运用上平淡简洁的特点。如:虚词:胡、奚、焉、曷实词:芜、瞻、荒、谏、策、抚、期、眄形役、惆帐、迷途、晨光、熹微、衡宇、壶觞、怡颜、寄傲、流憩、矫首、遐观、出岫、倦飞、盘桓、窈窕、崎岖、欣欣、涓涓、遑遑、帝乡、良辰、植杖、耘耔、舒啸、乘化引导学生从词性、词义、结构等不同角度理解上述词语,品味其中简洁平淡之美。提示(3)韵律的优美《归去来兮辞》运用“辞”的形式,既便于叙事,又便于抒情;既有诗歌的韵律美,又有散文自由奔放、华美多变的特点。在用韵上,也是既规范典雅,又别具一格。如:第一段:归、悲、追、非、衣、微——齐微韵第二段:奔、门、存、樽——真文韵颜、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