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昭通“1332”发展思路看新常态下贫困地区如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视察后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总书记发出了时代号令。新常态下,昭通只有坚持1332发展思路,快马加鞭,才能推动科学大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什么是新常态,昭通的新常态是什么(一)什么是新常态2014年5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随后成为热词。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九个方面细化阐述,将新常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不是退步,是进步。可概括为: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基本含义是指符合经济规律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习近平的新常态论具有远超出经济的更全面深刻的含义。目前至少已经营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新常态。当下中国各方面工作涌现的新常态,是锐意进取的精神引发,是昂扬奋发的精神造就。(二)昭通的新常态是什么XX县区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紧紧围绕市委1332发展思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昭通实际出发,市委发出了立足新起点、激发新动力,努力实现新常态下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的号召;市委强调必须坚持发展速度、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动力四个转向,即增长速度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就是昭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昭通新常态同样具有第1页共5页超出经济的更全面含义。目前至少应该深入思考:昭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等新常态。新常态派生新机遇。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对昭通而言,就是要坚持1332发展思路不动摇,努力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昭通1332发展思路提出的背景(一)现实挑战背景昭通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尽管地方党委、政府付出了辛苦努力,经济社会起得了较大发展,但生产力发展滞后,人民温饱没有较好解决,基础设施、科技教育落后等局面依旧突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巨大。以2013年为例,昭通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倒数第五、全省倒数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全省水平的52%和75%,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仅为毗邻的XX市的55.7%和54.4%、XX市的47.3%和52.3%、凉山州的52.3%和62.5%、XX市的72%和77.6%、XX县区的61%和81.5%、XX市的40.1%和67.1%。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全省排名在第六位,人口全省第三,人均指标排名倒数。昭通城镇化率34.5%,比全国全省分别低19和6个百分点。全市除XX县区外的10个县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乌蒙山片区开发县,贫困人口达160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2%。(二)政策机遇背景一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桥头堡战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四战略一规划的实施,为昭通带来了持续叠加的机遇;二是在国务院首次界定的资源型城市中,昭通被列入全国31个成长型城市,在国家发改委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暨2013中国改革人物巡礼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十大城市之一。总之,随着区域协同发展和基础条件改善,昭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正迅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迎来了要素汇聚、潜力迸发的最好发展机遇期。三、昭通1332发展思路的具体内容第2页共5页(一)昭通1332发展思路的提出2013年8月6日,在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奋进昭通专场上,中共XX县区委书记刘建华对记者的提问昭通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作出回答:昭通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中,按照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