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馆》教学说课稿教材:第4册第7课《水族馆》,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4册第7课《水族馆》(出示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一、教材分析(课件)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水族馆》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要求学生初步把握剪、贴、包、捆扎等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海底世界中的海洋动物,来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征,在制作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操作目标:学会用剪、贴、包、捆扎等方法,采用各种材料做出与众不同的海洋动物,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力,充满激情的表现能力,并从中感知人类与动物之间愉快、友好的关系。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海洋动物,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色彩,感受它们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能用剪、贴、包、捆扎等多种方法来表现海洋动物的特征。二、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系,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创造力。三、教学过程(课件)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学生纷纷回答,接着我就说)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等等,利用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课题《水族馆》,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2、观察发现,感知海洋动物形状。用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海洋动物,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说,这些海洋动物的形状、颜色等,主要概括成几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动物来。3、演鱼赏鱼,走进海洋世界。孩子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各种海洋动物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这些海洋动物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动物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通过现象认识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4、展开想象,进行创作。通过课件展示学生作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不同材质,如透明包装纸、蜡光纸等材料,简单的剪、贴、包、捆扎等制作方法,进行造型设计,在视觉引导下,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做出与众不同的海洋动物形象。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我设计了一次海洋“动物大聚会”活动,展示孩子们的作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总结: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同学们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