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常用模式及应用主讲:郭平(一)有创呼吸机的模式及选择有创正压呼吸模式发展简史(1)•1775年:Hunter用风箱将气体吹入患者肺中,有创正压通气真正意义上诞生。•1775-1940年期间:由于技术落后和战乱,呼吸机发展缓慢,装置简易,多数采用间歇性正压通气模式(IPPV)。•1950S:脊灰在世界范围大流行,定压型呼吸机被广泛应用,现代呼吸机技术有长足的进步。•1960S:随着物理学发展,电子技术被引进机械通气中,人们设计出定容型呼吸机。•60年代末:越战爆发,许多伤员出现“ARDS”,临床上应用IPPV难以纠正低氧血症,1967年,Ashbaugh首次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ARDS获得满意效果;1971年Gregory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获得成功。有创正压呼吸模式发展简史(2)•1970S:陆续出现了间歇性指令通气(IMV),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分钟指令通气(MMV)等模式。•1980S:人们开始重视定容型呼吸机易发生气压伤的缺点,又开发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1992年:由于微电脑技术的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V)得以实现,使机械通气更符合人的生理状态,疗效更理想。•1992年至今: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容量支持通气(VSV),比例辅助通气(PAV)等一系列新的通气模式不断出现,有创正压通气前景光明。各种通气模式的定义及其特点各种通气模式的定义及其特点机械呼吸类型可分为四类:◆指令(控制)◆辅助◆支持◆自主呼吸由机器和患者控制时相的变化特殊结合来定义呼吸类型通气方式触发限制切换指令(控制)机器机器机器辅助患者机器机器支持患者机器患者自主患者患者患者辅助通气(AssistedVentilationAV)•AVAV是在患者吸气用力时依靠气道压的降低(压力是在患者吸气用力时依靠气道压的降低(压力触发)或流量的改变(流量触发)来触发,触发触发)或流量的改变(流量触发)来触发,触发后呼吸机即按预设潮气量(或吸气压力)、频率、后呼吸机即按预设潮气量(或吸气压力)、频率、吸气和呼气时间将气体传送给患者。吸气和呼气时间将气体传送给患者。•正确应用正确应用AVAV的关键是恰当预设潮气量和触发灵的关键是恰当预设潮气量和触发灵敏度。预设潮气量过大或自主呼吸频率过快可导敏度。预设潮气量过大或自主呼吸频率过快可导致通气过度。压力触发敏感度一般设置于致通气过度。压力触发敏感度一般设置于-0.5-0.5至至-1.5cmH-1.5cmH22OO水平,采用流量触发时设置触发敏水平,采用流量触发时设置触发敏感度感度1~3L/min1~3L/min。。控制通气(ControlledVentilationCV)•CV又称指令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频率定时触发,并输送预定潮气量。即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换句话说,患者的呼吸方式(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时比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控制,由呼吸机来提供全部呼吸功。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VentilationA-CV)•A-CVA-CV模式大多以容量转换型通气来实行,应模式大多以容量转换型通气来实行,应用容量转换用容量转换A-CVA-CV时,需预设触发敏感度、潮时,需预设触发敏感度、潮气量(气量(VVTT)、频率(备用频率)、吸气流速和)、频率(备用频率)、吸气流速和流速波型。流速波型。•近年来已有呼吸机以压力转换型通气来实现近年来已有呼吸机以压力转换型通气来实现A-A-CVCV。此时需预设的呼吸机参数有:触发敏感。此时需预设的呼吸机参数有:触发敏感度、压力水平、吸气时间(度、压力水平、吸气时间(TiTi)和通气频率)和通气频率(备用频率)。(备用频率)。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临床上应用IMV和SIMV,主要是在撤机时,作为控制通气到完全自主呼吸之间的过渡。此外,在很多情况下,IMV和SIMV也已作为长期通气支持的标准技术。间歇指令通气(IntermittentMandatoryVentilationIMV)•大多数呼吸机的大多数呼吸机的IMVIMV模式,指令通气以容量模式,指令通气以容量切换方式来实现,此时需预设:潮气量切换方式来实现,此时需预设:潮气量((VVTT))、、流速或(和)吸气时间流速或(和)吸气时间((TiTi))、指令通气频率、指令通气频率和触发敏感度。已有少数呼吸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