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言看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一、“立言”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有句古语名言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我国历史上,通过立言和进言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治发展进程,是我国知识分子对自己责任的认同和优良的历史传统。所谓“武死战、文死谏”,就是说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通过立言来说服最高统治者采纳自己的主张。《左传》上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古人把立言作为“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之一,所谓“一言兴邦”,可见古人何等重视立言。古人主要的立言形式有这样几种,一是奏折,这是我国封建时代最主要的立言形式,一般收入官书、实录及官方档案之中。历史上的名篇有李斯的《谏逐客令》,孔明的前后《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清代的《皇朝经世文编》是奏书汇编,按吏、户、兵、刑、工、礼六部,分类收录了当朝官员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二是修史,如《国语》、《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纪述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供统治者借鉴或启示后人。三是各种著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天文地理、人生哲理等。阐述宇宙和社会为政为学为人哲理的,有《道德经》、《论语》、《韩非子》、《荀子》、《孟子》等;文学作品及文论有《诗经》、《文心雕龙》等。这些言论起初往往是一家之言,但历史证明了其旺盛的生命力,有的后来成为官方的教科书,有的成为各类学科的经典,后人加以编纂注解,著名的有《四书集注》、《十三经疏》、《古文观止》等。四是各类笔记,内容多涉及朝野佚事、风土人情等,如《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古今谭概》等。古人立言是以参与政治活动、影响统治者决策为目的,许多言论见解之精辟、立意之高远、思辩之慎密、辞章之精美,今天读来仍令人耳目一新,使人有振聋发聩,石破天惊之感。二、“立言”是人民政协职能的体现第1页共6页人民政协是中国党在长期有革命斗争历史中,逐步摸索和总结出统一战线这一取得中国革命胜利法宝的产物,是在党的领导下,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各民主党派的力量,实现我国革命与建设胜利的重要民主政治形式。人民政协这种民主政治的组织形式,是中国所特有的历史传统和中国党长期斗争经验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民主政治的贡献和创造,是我国在中国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在政协组织中与执政党共商大计,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在世界民主政治史上没有先例,在当今世界政治体制中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因此,人民政协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委是领导决策机关,人大是权力机关,政府是管理和执行机关,政协是统战性质的协商组织。从各自的作用来说,党委立意,人大立法,政府立行,政协立言。人民政协在三项职能都是以立言的形式体现的,立言和进言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人民政协的职能是参政议政不执政,君子动口不动手。政协不能建政但可以建言;不能立法但可以立论。立言是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项职能的具体实现形式。第一是政治协商。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众人之事要靠众人来民主协商,大家坐下来,同执政者商量商量或对话。政协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就是说要通过开会的形式商量或者对话,开会就要有人说话,大家针对议题,我说你说他说,会议就热烈了。第二是民主监督,要通过批评建议来实现监督。当然这种批评建议可以是口头说,也可以是书面说。民主监督虽然没有法律监督那么“硬”,它是柔性的,但有些情况下也许柔能克刚,所以,听不听由你,说不说由我,“不说白不说”,这是我的权利;“白说也要说”,这是我的职责,“说了不白说”才是立言的效果。第三是参政议政。这也是以言论为载体:如会上的发言、调查报告、视察报告、提案、建议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形式,通过议政来参政,虽无表决权、决策权,却有议论权、建议权。人民政协多年来有敢于直言的优良传统,对执政者干得正确与否,大家可以议论一番,因政协第2页共6页委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