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填报说明(E2—1)一、目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门急诊工作季报表,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门急诊工作基本情况,以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拓展服务项目,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二、填报范围:辖区内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报表流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报到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中心派出的站由中心统一上报),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数据汇总,经区卫生局审核后,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报到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报市卫生局。四、统计周期及报表时间:每季度为一个统计周期。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各中心将上一季度的工作量汇总报到区卫生局主管部门,区卫生局将数据汇总后于20日前报到北京市卫生局妇幼与社区卫生处。五、逻辑关系:⑴=⑶+⒂⑵=⒁+(21)⑶=⑷+(8)+(12)⑷≥⑸+⑹+⑺(8)=(9)+(10)+(11)⒂=⒃+⒄+⒅+⒆+⒇6、指标解释:①中医:指为患者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人次数。中医适宜技术项目以《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大红本)中医项目,编码为W0207之下的40项为标准。②观察病人人次数:为输液病人和住观察床病人合计人次数。填表说明(E2—2)一、目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及双向转诊年报表,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健康管理和双向转诊工作的基本情况,掌握工作量,为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二、填报范围:辖区内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报表流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报到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中心派出的站由中心统一上报),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数据汇总,经区卫生局审核后,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报到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报市卫生局。四、统计周期及报表时间:采取“3+1”的统计周期,即上一年度的第四季度+本年度的前三季度为一个统计周期,本年度第四季度的第一个月(10月份)的20日前为报表时间。五、指标解释:①期内、期末:指一个统计周期之内、统计周期期末。②新建床:从未建过家庭病床或已办理撤床手续重新申请建立家庭病床为新建床,同一患者变更起付周期不算新建家庭病床。③双向转诊:指持“双向转诊单”进行转诊。④健康体检:指除特殊人员体检(餐饮、司机、妇女防癌普查等)以外的健康体检。⑤健康管理合同:指医患双方共同签有协议的健康管理合同。填表说明(E2—3)一、目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年报表,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拓展服务项目,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二、填报范围:辖区内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报表流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报到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中心派出的站由中心统一上报),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数据汇总,经区卫生局审核后,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报到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报市卫生局。四、统计周期及报表时间:采取“3+1”的统计周期,即上一年度的第四季度+本年度的前三季度为一个统计周期。本年度第四季度的第一个月(10月份)的20日前为报表时间。五、统计口径:慢病的规范管理数:高血压按照《北京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指南》中的要求进行分级评估、分类管理;糖尿病暂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进行管理;脑卒中和冠心病在规范的防治指南未正式出版前可暂不统计。六、逻辑关系:1=2+35+6+79=10+1113=14+15七、指标解释:(1)上一统计周期患病人数:上一年度第三季度末时统计数据。(2)本期新发病例数:上一年度的第四季度+本年度的前三季度期间的新发病例数。(3)其它慢病:暂统计血脂异常、肥胖、骨关节病、慢阻肺(COPD)、肿瘤等填报说明(E2—4)一、目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年报表,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掌握工作量,为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二、填报范围:辖区内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报表流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报到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中心派出的站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