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查房人员:袁琼、李孝萍、朱京平、耿晓婕、张玮娜•指导老师:刘斌斌•查房目标:熟悉气胸的临床表现掌握气胸的治疗要点及胸腔闭式引流掌握气胸的护理定义:胸膜腔为不含气体的密闭腔隙,当气体进入造成积气状态时,即成为气胸。分类:根据产生气胸的原因自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根据伤口是否与外界想通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胸膜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因胸廓扩大,胸膜腔内压变小,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升高,压迫活瓣使之关闭,致使胸膜腔内气体越积越多,内压持续升高。此型气胸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大,可迅速危机生命,应及时处理。临床表现:症状:•胸痛:患者一侧针刺样或刀割样胸痛,持续时间较短,继之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与有无肺基础疾病及肺功能状态、气胸发生速度、胸膜腔内积气量及压力三个因素有关。•咳嗽:可有刺激性干咳,由气体刺激胸膜所致。•休克体征:取决于积气量,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大量气胸时,出现呼吸增快,呼吸运动减弱,发绀,患侧胸部膨隆;•望诊:望诊:气管向健侧移位,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患侧胸部膨隆;•触诊: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叩诊:过清音或鼓音,心音界缩小或消失,右侧气胸时肺肝浊音界下降;•听诊:呼吸音减弱,液气胸时,可问及胸内振水声。并发症:•纵膈气胸•皮下气胸•血气胸•脓气胸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典型表现为:被压缩肺边缘呈外凸弧形线状阴影,称为气胸线,线外透亮度增强,无肺纹理。大量气胸时,肺被压向肺门,呈球形高密度影,纵膈和心脏向健侧移位。合并积液或积血时,可见气液平面。•胸部CT对胸膜腔内少量气体的诊断较为敏感。表现为胸膜腔内低密度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萎缩改变。•胸膜腔造影•胸腔镜治疗要点:•保守治疗•排气疗法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型小量闭合性气胸,首次发生的症状较轻的闭合性气胸。具体方法包括严格卧床休息、给养。酌情给及镇静和镇痛等药物,积极治疗肺基础疾病。高浓度吸氧可加大压力梯度,因而能加快胸膜腔内气体的吸收。排气疗法:1.紧急排气:张力性气胸的患者病情危急,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紧急情况下可将无菌粗针头经患侧肋间隙插入胸膜腔,使胸膜腔内高压气体得以排出,以达到暂时减压和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也可以将橡皮指套扎在粗针头的尾部,在指套顶端剪一裂缝,使高压气体从小裂缝排出,待胸膜腔内压减至负压时,套囊塌陷,裂缝关闭,外界空气不能进入胸腔。2.胸膜腔穿刺:用于少量气胸、呼吸困难较轻、心功能尚好闭合性气胸的患者。通常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为穿刺点,皮肤消毒后,用气胸针穿刺入胸腔,并用胶管(便于抽气时钳夹,防止空气进入)将针头与50ml或100ml注射器相连进行抽气并测压,1次抽气量不宜超过1000ml,1~2次/d。3.胸腔闭式引流:对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大的不稳定型气胸患者,包括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和反复发作的患者,无论气胸量多少,均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气胸引流:患侧锁骨中线第2~3肋间或腋中线3~4肋间血胸、脓胸或胸腔积液引流:取肩胛下角线第7~8肋间或腋后线第8~9肋间引流部位的选择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密闭1、穿刺口用缝线固定,引流管固定于床边缘,留出适宜长度,便于病人翻身活动,防止受压、扭曲及牵拉滑脱,引流瓶悬挂于床沿。2、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在搬动时要用管钳夹闭引流管近端。3、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管有无脱落。4、保持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直立。5、引流管有脱落或引流瓶损坏时应及时处理。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1、伤口敷料每1~2天更换,有分泌物或污染时随时更换。2、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血管钳相向夹闭引流管近心端,更换时注意连接管和接头处的消毒,检查无误后再松开血管钳。3、严密观察引流通畅情况。4、水封瓶内有气泡逸出或长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5、鼓励病人咳嗽及深呼吸动。6、观察引流液色、质、量。保持引流通畅:1、任何情况下水封瓶液平面必须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防止液体逆行入胸腔。2、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