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休克的处理定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及全身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心输出量(CO)=每搏量×心率每搏量与前负荷(容量负荷)、后负荷(压力负荷,用舒张末压表示)、心肌收缩力相关心血管参数之间的关系血压血压全身血管阻力全身血管阻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搏量心搏量心率心率前负荷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后负荷后负荷不足不足代偿代偿心率↑心率↑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可能增加搏出量可能增加搏出量心源性休克等心源性休克等神经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烧伤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病因分类病因分类血流动力学分类血流动力学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管源(分布)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梗塞性休克休克的分期难治期难治期失代偿期失代偿期代偿期代偿期休克代偿期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皮肤、腹腔内脏和肾血管收缩脑动脉、冠状动脉不收缩心肌收缩力增强休克的体征心血管直接体征心率脉搏血压终末器官灌注脑皮肤肾心率脉搏脉搏:中央和远端脉搏的触摸心率心音终末器官灌注:脑脑:意识水平—神智清醒—对声音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无反应终末器官灌注:皮肤皮肤颜色:粉红,苍白,紫绀,皮肤花纹末梢温度肛指温差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终末器官灌注:肾尿量正常1~2ml/(kg.h)膀胱原来所存尿量不计在内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重要脏器灌注其他呼吸神志瞳孔水肿血压收缩压:婴儿<70mmhg1~10岁<70mmhg+2y10岁以上,90mmhg脉压差监测与实验室检查血流动力学监测:CVP、肺动脉楔压(PAWP)、CO血氧饱和度监测胃肠粘膜下pH值、血气分析血乳酸测定血糖血小板监测等代偿期休克的临床表现多见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或正常,血压不低或轻度增高但脉压下降,心率稍快血乳酸正常,胃肠粘膜下pH值下降可逆性失代偿期小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而出现微循环淤血,可出现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青灰、肢凉尿少肛指温差大或体温不升脉搏细速意识障碍心音低钝血压下降或测不出酸中毒明显休克难治期病情继续进展将进入不可逆期,此时微循环淤滞更加严重DIC,出血胃肠粘膜屏障受损,内源性感染、SIRS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MODS/M0F),死亡不可避免休克的治疗快速积极的治疗是成功的关键,要兼顾全身与局部组织灌注,保持足够的平均动脉压保证气道通畅,建立血管通路扩容,稳定循环,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在正常范围,改善内脏缺氧,防止MODS,降低病死率扩容的方法NS20ml/kg,在补液40~60ml/kg后测CVP继续输液:在其后的6~8小时内,输入2:1或>1/2张溶液30~50ml/kg维持输液:休克纠正后24小时内,输入3~4:1溶液50~80ml/kg。注意维护电解质平衡CVP及BP下降,示血容量不足,宜大量输液;CVP下降,BP正常,示轻变血容量不足,适当输液;CVP正常,BP下降示血容量正常,心搏差,宜强心扩血管;CVP及BP增高,示血容量多,心功能受损宜停输液强心纠正酸中毒主要是去除产生酸血症的原因动脉血pH﹤7.20时,应用碳酸氢钠使动脉血pH>7.25血管活性药物儿茶酚胺类药物,能兴奋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加MAP、增加全身氧运输药代动力学特点起效快,峰效应快和作用消失快感染性休克时血管对儿茶酚胺类药物反应性降低,肾上腺素能受体下调,血管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过度表达,NO产生过多副作用: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可能不能有效改善内脏灌注与氧合,甚至损害内脏灌注与氧合在低血压时使用常用的是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压正常时应用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①是强大的α和β受体激动剂,心排出量增加,氧运输增加但是为儿茶酚胺类药物中产热效应最严重者,使全身耗氧上升和血乳酸增加,加重全身缺氧虽然肾血流增加但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加重肾损害去甲肾上腺素②可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内脏缺血缺氧的效果优于多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