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热点解答常州市交通局www.czjt.gov.cn2009-6-29来源:作者:1、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情况介绍。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有力促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厅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全市交通系统开展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根据省交通厅要求确定1个干线公路、1个港口工程、1个航道工程建设项目为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市交通局决定将104国道溧阳段改建工程、锡溧漕河常州段航道整治工程、常州港录安洲夹江码头一期工程三个项目为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治理范围为上述三个项目中的混凝土工程。各辖市(区)交通局也可选择有代表性的1~2个工程作为本行政区域内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2、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目标是什么?答: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三)公路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四)蜂窝、麻面、裂缝、涨模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六)形成一批达到领先水平的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建成一批在国内、省内和市内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人才队伍。3、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通病?(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严格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文件交公路发[2008]116号文件;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2)设计管理不到位:施工图审查不够细致;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设计代表未驻现场或设计服务不到位;设计变更手续办理不及时。(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或台帐不能与报告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4)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手续不完善;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监理人员持证率、培训率不能满足省厅规定要求;分包未经建设单位批准、劳务分包未经监理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手续不全。(5)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6)两创三比活动开展不够深入:两创三比活动实施细则未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流于形式;活动未紧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未将精细、环保、节约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位人员。4、在施工工艺方面存在哪些通病?(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2)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3)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