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可疑数据的取舍及计算规则;统计检验的一般方法(F检验和t检验的适用情况,记忆公式)课后习题: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2.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答:误差是准确度的表示,是实测值与真实值偏离程度,而偏差是精密度的表示,是平行测量间的相异程度;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重现性,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前提条件。3.为什么统计检测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F检验,在F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t检验答:精确度为准确度的前提,只有精确度接近,准确度检验才有意义。142.35462.31050.78904.142.551.22856.234.关于有效数字5.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nxxi0012.011000001281.012nxxSi解:=12.0104(S还要用于检验或计算,至少保留2位有效数字)样本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为:0012.00104.12100012.0250.30104.12nStx9,01.06.用重量法测定样品中的铁含量,。。。。。解:因为两种方法的标准偏差都是0.08%,所以精密度无显著差异。现在检系统误差是否有显著差异:计算合并标准偏差:SR=S1=S2别。说明两组数据有显著差查表:计49.3306.2t49.34646%08.0%02.46%20.46nnnnSxxt0.05,82121R21掌握:滴定分析法;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终点误差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三个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滴定度)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两种配制方法分别针对什么情况,如何计算取样量,如何配制)滴定分析有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含量计算的依据是反应方程式)。第3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2.若将十水合硼砂长期保存在………HClHClVMm2C十水合硼砂将m、V看成无误差,引用的分子量比实际偏大,使C偏低;课后习题:长期放于干燥器中结晶水会逐渐消失,若称取一定量失水的硼砂,标定HCl的计算式为:3.试计算K2CrO7标准溶液(0.02000mol/L)对Fe,FeO,Fe2O3和Fe3O4的滴定度。解:Cr2O72-+6Fe+14H+=2Cr3++6Fe3++7H2OFe6~OCrK72272272261000OCrKOCrKFeFeVcMmmLgMcVmTFeOCrKOCrKFeFeOCrK/006702.0100085.5502000.0610006722722722/FeO6~OCrK72234722OFe2~OCrK32722OFe3~OCrKmLgTFeOOCrK/008622.0100085.7102000.06/722mL/g009581.010007.15902000.03T32722OFe/OCrKmL/g009262.010005.23102000.02T43722OFe/OCrK掌握:处理简单的酸碱平衡(质子平衡);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及识别、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的强度等);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及分布系数的概念和计算;各种类型溶液氢离子浓度计算的最简式(记忆公式)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三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第4章酸碱滴定法各种类型酸碱滴定可行性和分步滴定的判据(判别式及根据判别式得出合理结论:能准确滴定到第几步,形成几个突越);滴定突跃范围和滴定四个阶段的溶液pH计算(主要掌握一元酸碱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哪一句话?)HCl标准溶液和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溶剂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课后习题:1.写质子条件式:例如P9222.NaOH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答:滴定强酸时:(1)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4,消耗2mol强酸,即2molNaOH与CO2反应生成1molNaCO3仍消耗2mol强酸,基本无影响;(2)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pH≈9,生成NaHCO3,即2molNaOH与CO2反应生成1molNa2CO3只消耗1mol强酸,有显著影响。滴定弱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有显著影响。因此:用NaOH滴定HCl,VNaOH↑,cHcl偏高;用HCl滴定NaOH,VHCl↓,cHCl偏高。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变色范围?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