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答诗。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他的诗。古诗鉴赏指要: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2、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3、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4、体味意境,领悟艺术境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从805年被贬,到827年,只有22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蕴着诗人的感情。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首联:我处在巴山楚水荒凉边远的地方,二十三年一直被朝廷抛弃不用。作者被贬久远,表达了长期被贬的愤慨之情。颔联:写了离京之久,变化之大,曲折地控诉了政治迫害的残害,借典抒情。“闻笛赋”的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回到家乡,人事全非.颈联:作者就象一只快要沉没的帆船,而身旁却有千白只帆船疾速驶过;又象一株枯老的病树,没有生气,而面前的各种树木却欣欣向荣。作者将自己比喻成“沉舟”、“病树”;“千帆”“万木”比喻成那些在自己贬官后飞黄腾达的新贵们。尾联紧扣题旨,,突出中心。酬答友人赠诗之意,表明自己(白居易)身处逆境而不敢消沉的积极生活态度。不是听白居易唱歌,而是听到白居易为作者吟诵的诗句;长精神。首联被贬远久颔联借典抒情颈联借物喻意尾联长志酬答酬长小结:这首诗叙事抒情,起伏顿挫,感慨沉痛而又不失豪放,是一首境界较高,含蕴丰富的和hè答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