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视阈下党的作风建设探析摘要。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民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成果的新发展,对于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党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伟大战略布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关键词: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三严三实党的作风建设是党中央常抓不懈的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党中央历届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内存在作风问题,他第一次提出了“三严三实”,并明确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1]从一开始“八项规定”的出台到20XX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两次开展以及近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化,这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视,始终建设好党的作风,始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始终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一、“三严三实”的提出背景及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党的作风建设,从最初的“八项规定”的制定,再到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针对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而提出来的,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党风,近期开展的“三严三实”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素养和价值追求,它为新时期党员干部为官、做人、做事提供了新的戒尺。“三严三实”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三严”和“三实”两者相得益彰。首先,“三严”是对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其次第1页共10页“,三实”是党员干部行为取向。再次“,三严”为“三实”提供了理论保障。只有做到“三严”才能为“三实”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三实”是实现“三严”的具体表现,做到“三实”,又更好的巩固“三严”。最后,尽管“三严三实”只有24个字,但它的内涵确是十分的丰富。“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做人要实”可谓为人之道;“严以用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可谓为政之德[2]。总之,“三严三实”是相互联系、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整体。二、当前加强“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现在我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国际局势也在瞬息万变,特别是有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进行恶意的曲解,中国周边环境也出现了某些不和谐的因素,我们党面临着“四个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挑战。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成为中国共产党不能回避的历史性课题。此时习近平同志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三严三实”,这是对党面临这些问题的有效回应,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深入学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党自身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有利于推动“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和中国梦实现的步伐。(一)“三严三实”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客观需要“三严三实”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独特的政治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新思想。“四风”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对自身要求不严、在工作中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失之于宽、失之于虚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不严不实现象在党员干部队伍还一定程度的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改变这种不严不实现象。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积极应对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有效化解改革中出现的矛盾风险的重大举措。第2页共10页(二)“三严三实”是新时期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抓党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