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文学课外阅读书目推荐及指导初探吉水县八都小学马芳小学儿童文学课外阅读书目推荐及指导初探【内容摘要】儿童文学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成为最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当前小学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需大力加强推荐、指导工作。结合新大纲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推荐大量适合其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并运用多种指导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同时,也给教师推荐一定的阅读书目。前言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显然让学生只局限于课本的浸染过于狭窄,而进行一些课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更符合儿童心理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失为良策。英国首位开办儿童文学课的儿童文学专家PeterHunt说:“儿童文学是重要的。小朋友很喜欢有趣、好玩的儿童文学作品。他们会兴致勃勃地阅读这些作品,并从中得到无比的快乐。他们还能够通过这些作品来认识世界。”但是,当前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种种原因还不能进入儿童的阅读视野,造成了一种表面的匮乏以及其他形形色色作品的泛滥,使得学生们无从选择;虽然已有一些阅读指导方法,但没有一个实际的、有价值的、可供教师参考的书目范围,使得教师“难为无米之炊”。因此,笔者想就这几方面初步尝试进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优秀作品推荐和教师指导方法研究。一、儿童文学存在的价值和作用上笙一郎在他的《儿童文学引论》中说:“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儿童文学曾被人们认为是“小儿科”,但现在当它绚烂地走进儿童生活并占据当今小学语文教材80%以上课文,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就已经肯定了儿童文学的重要地位和存在意义。(一)丰富知识,开启心智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它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自然、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正如巴金所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儿童的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强,渴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而儿童文学以更贴近儿童的语言、美丽的故事抓住了儿童的眼球。“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如冰心的《三寄小读者》);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如《严文井童话寓言集》);更能激励他们对社会以及整个大千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①(二)爱的感受,美的熏陶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一条爱孩子、爱生活不会变。曹文轩的《草房子》、《红瓦》、《根鸟》等小说里一直回荡着“悲悯”情怀。曹文轩认为:“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善之花,用它们的美慰藉人们的心灵。金波的组诗《色彩交响十四行》中的《蓝萤火》就是一首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小诗:“那时每一个夏夜凉爽如水/常常会飞来一只只萤火虫/那幽幽蓝光很美很美/映照着我第一个童话梦我拥坐在外祖母身边/她的故事像一支谣曲/说用萤火虫穿一串项链/佩带在我胸前最美丽那一夜我走进了童话世界/梦见我的萤火项链闪着光/梦醒了,窗外挂一轮圆月/正从远天向我张望胸前虽不见了那串蓝莹火/天上却多了几颗星光闪烁。”儿童文学把幻想、纯净的本质还给儿童,给当代儿童一个唯美而充满了爱的审美世界。(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尔基说过:“我的一切优点,都是书给我的。”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子典也说:“儿童文学作品,就如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儿童阅读多了,就会潜移默化渐渐地吸取了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儿童文学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陪伴着儿童的成长。意大利的卡洛·科洛迪在《木偶奇遇记》中塑造的“皮诺乔”形象,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对一个神奇木偶的记忆更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长大的孩子的启示;《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冒着一切危险和困难,忍受着一切诽谤,...